在多数人的传统观念里,高血压是“成人病”,与天真烂漫的儿童似乎相去甚远。然而,现实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3.0%。换言之,每8个孩子中,就可能有1名“高压”少年。
什么是儿童高血压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儿童高血压的诊断,需结合年龄、性别和身高因素,分年龄段设定界值:
3~15岁:参照“中国3-17岁男、女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对应年龄、性别和身高的血压第95百分位(P95)为判断界值,即收缩压和/或舒张压≥P95定义为高血压。
16~17岁:由于身高及性发育与成年人接近,可直接采用成人高血压标准判断,即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即可确诊。
也可首先通过简化标准进行初步判断,对筛查出的可疑高血压患儿,再进一步采用年龄、性别和身高的血压百分位值确定诊断。
儿童血压高有哪些危害
儿童高血压由于早期症状非常隐匿,甚至完全没有症状,就像一个“沉默杀手”,容易被家长和医生忽略。长期未被控制的高血压,会悄悄损害孩子的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为成年后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埋下巨大隐患: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心功能不全,加速动脉硬化;导致肾功能下降,甚至肾衰竭;长期高血压还会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
儿童高血压诱因
1、遗传因素:若父母患有高血压,孩子患病风险会增加。
2、不良饮食习惯:高钠摄入、高糖高脂低钾饮食习惯等,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3、缺乏活动:久坐不动,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影响血管的舒张功能。
4、体重超标或肥胖:这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5、精神压力:学业负担、升学焦虑等带来的精神压力,会引发孩子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血压上升。
6、长期睡眠不足:会干扰身体正常的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导致血压升高。
早发现早干预
1、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从孩子3岁起,每年体检时应常规测量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的孩子,更应增加监测频率。
2、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日常饮食应多样化,合理搭配,增加富含钾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增加全谷物、豆类等粗杂粮及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甜食及含糖饮品。
3、鼓励户外活动。建议每日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每日看屏幕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
4、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孩子的体重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5、睡眠充足、情绪稳定。建议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其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压力、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