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如何通过科学的衣食住行、穴位按摩和中药茶饮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尤其是让孩子安然度过寒冬,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专家将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立冬养生指南。
衣:保暖有方,不宜过厚
立冬后气温下降,但穿衣并非越厚越好。孩子新陈代谢旺盛,过度保暖反而容易出汗受凉。建议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中层保暖,外层防风。这样可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特别注意背部、腹部和足部的保暖,但头部不宜过热,以保持神清气爽。
食:滋阴补阳,温润养藏
冬季饮食应遵循"养藏"原则,适当进补。推荐食物:
温性食物:羊肉、鸡肉、韭菜等,但不宜过量
滋阴食材:银耳、百合、芝麻、核桃
补充维生素:冬季新鲜蔬菜如白萝卜、大白菜、山药等
给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少食生冷、油腻,以免损伤脾胃。
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黄帝内经》指出冬季起居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为宜,湿度控制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防止干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时,尽量让孩子在阳光下活动。
行:适度运动,避寒就温
冬季应适度户外活动,选择在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进行。推荐温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微出汗为度。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寒冷刺激引发心血管意外。孩子户外活动时,注意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吹风受凉。
按:穴位保健,扶正祛邪
冬季按摩特定穴位可增强免疫力:
1.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保健要穴,健脾益气
2. 涌泉:足底前1/3凹陷处,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3.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振奋阳气,预防感冒
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个穴位3-5分钟,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度。给孩子按摩时手法要轻柔。
饮:代茶药饮,防病强身
适合立冬时节的中药代茶饮:
1. 黄芪红枣茶:黄芪10克,红枣3枚,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
2. 生姜苏叶茶:生姜3片,苏叶5克,散寒暖胃,预防感冒
3. 百合银耳羹:百合10克,银耳半朵,滋阴润肺,预防呼吸道疾病
孩子代茶饮应口感适中,浓度不宜过高。如孩子不喜欢中药味道,可加入少量冰糖调味。
让孩子冬季不生病的关键
1.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学龄儿童每天应睡9-11小时
2. 均衡营养:不偏食挑食,多喝水,少食零食
3. 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手摸口鼻眼
4. 预防接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5. 避免聚集: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停留时间
6. 心情愉悦: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立冬养生重在"藏"与"补",通过调整衣食住行,配合穴位按摩和中药茶饮,全面增强体质,不仅能帮助孩子安然过冬,也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万物收藏的季节,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全家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