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出生仅12小时的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经过200公里的紧急转运和吸入一氧化氮(iNO)靶向治疗,这个曾命悬一线的小生命在72小时内转危为安,10天后健康出院,一场跨越深夜的生命接力画上圆满句号。
出生12小时,生命亮起红灯
时间回溯到10天前,一名刚出生12小时的男婴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及皮肤紫绀,尽管当地医院前期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注,并启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患儿的呼吸窘迫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持续加重,血氧饱和度持续徘徊在60%以下,情况万分危急。床旁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更是让所有人揪心:患儿肺动脉收缩压高达80mmHg,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明确。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期的急危重症,相当于孩子的肺部血管‘拒绝工作’,导致血液无法正常通过肺部完成氧合,流在体内的是‘乏氧的血’,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康丽丽在回忆病情时介绍,传统治疗手段对重症患儿往往效果有限,及时转运到具备专项救治能力的医院至关重要。
移动NICU,穿越200公里生命线
面对治疗困境,当地医院果断联系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接到求助后,医院新生儿科立即启动紧急转运预案,移动NICU急救车带着专业医护团队连夜出发,在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支持下,穿越200公里夜路,将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安全接回医院。
一氧化氮吸入,30分钟见证奇迹
患儿抵达医院时已处于严重低氧状态,多学科救治团队早已严阵以待。“当时孩子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2%,皮肤青紫明显,我们根据国际诊疗指南,立即为他实施了吸入一氧化氮靶向治疗。”康丽丽主任介绍,一氧化氮是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PPHN一线治疗方案,作为靶向肺血管扩张剂,它能精准作用于通气区域的肺血管,半衰期仅3-5秒,相当于“只在肺部发挥作用”,不会引发全身低血压,剂量调控非常精准。
当一氧化氮气体通过呼吸机回路精准输送到患儿肺部时,监护仪上的数字成为最直观的“生命信号”:30分钟内,血氧饱和度从62%跃升至92%,患儿皮肤的青紫色逐渐消退;复查胸片显示,肺部透亮度明显改善。
10天精心守护,终迎健康出院
经过72小时的精细化管理,患儿的肺动脉压力成功降至正常范围,顺利撤离呼吸支持,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这个曾命悬一线的小生命恢复良好,10天后便达到出院标准,被父母平安接回家中。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构建了覆盖全省的危重新生儿转运体系,配备转运专线和4辆移动NICU急救车,每年转运救治危重新生儿千余例。自2015年开展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技术以来,医院已成功救治数百例PPHN患儿,救治成活率接近10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每一个危重新生儿的救治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医疗技术和团队协作的考验”,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学术带头人李晓莺教授总结道。一氧化氮治疗技术的成熟应用,标志着医院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能力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我们将坚守生命防线,为更多危重新生儿点亮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