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肩肘疼痛限制关节活动,当传统手术的大切口让人却步,一种以“镜”为刃的微创技术正成为主要解决方案——关节镜手术。
作为国内较早、省内率先开展运动医学诊疗的单位之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以下简称“省立医院”)运动医学科秉持“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理念,以关节镜技术为核心,在肘关节僵硬、肩袖损伤等疾病诊疗中以毫米级切口、可视化操作、快速康复的优势,让“微创诊疗、重返运动”成为现实。
破解“僵硬”困局
微创手术焕活肘关节
想洗脸时手臂卡在半空,想拿东西时肘关节无法伸直,想抱一抱孩子却因肘部刺痛只能作罢——这是无数肘关节僵硬患者的日常。
省立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光介绍,肘关节作为上肢运动的关键枢纽,直接关系到穿衣、做饭、工作等日常活动,一旦因外伤、手术或关节退变出现僵硬,不仅会限制肢体活动,更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过去治疗肘关节僵硬,传统开放手术是主要选择,但往往面临切口大、恢复慢、易粘连的短板。”杨光说,关节镜技术的应用,为肘关节僵硬患者带来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杨光介绍,肘关节镜是一种用于检查和治疗肘关节疾病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小切口插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医生可以在高清显示屏下直观地观察和处理肘关节内部的病变组织。
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肘关节镜不仅减小了手术创面,降低术中出血与术后感染风险,更能够精确处理病变结构,为患者的快速康复奠定基础。但是,肘关节周围分布着上肢重要的神经血管,解剖结构复杂,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的操作技巧,才能安全、有效地开展肘关节镜手术。
作为省内最大的肘关节镜医学中心,山东省立医院运动医学科早已攻克技术难关,在省内率先开展肘关节镜下僵硬松解术,并通过技术培训、学术交流,推动省内肘关节微创诊疗水平整体提升。
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并未止步于手术技术的探索,而是创新性打造“肘关节镜下微创手术+远程智能康复”综合诊疗模式,从“院内围术期治疗”延伸到“院外全流程管理”,让更多受肘关节损伤患者重拾有质量的生活。
精准修复肩袖撕裂
重建肩部“保护伞”
肩关节疼痛是困扰许多人的疾病,严重者夜间常常会痛醒,导致疲劳、焦虑,显著影响人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
杨光介绍,肩关节疼痛有许多原因,除肩周炎外,肩袖撕裂也是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是老年人以及近期受过外伤的人,更应警惕该病的发生。
肩袖是肩部稳定与活动的核心肌群,就像一把伞,守护着肩关节。可一旦因运动拉伤、年龄退变或意外外伤受损,不仅会引发持续肩痛,还会让手臂失去“支撑力”,穿衣、做饭、工作等基本生活都受影响。
杨光指出,由于症状相近,许多肩袖撕裂患者会误以为自己得了“肩周炎”、“五十肩”,依据周围人的经验进行锻炼、拉伸,结果疼痛不仅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值得注意的是,肩袖撕裂多数需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盲目锻炼只会加重肌腱的撕裂,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当出现肩关节疼痛时我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
手术方面,肩袖撕裂的治疗最怕“一刀切”,因部位、损伤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不一样。轻度的肩袖撕裂,可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修复,术后1-2个月可逐步恢复轻量活动;对于严重撕裂退变的肩袖,省立医院运动医学科开展国内领先的肌腱转位、水囊植入、反式肩关节置换等手术方式,为患者恢复肩关节功能提供保障,真正做到肩袖损伤的外科阶梯化治疗。
从肘关节的僵硬到肩关节的无力,山东省立医院运动医学科用关节镜技术将“微创诊疗”落到实处。未来,团队将始终坚持“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理念,继续优化技术细节,拓展关节镜在复杂肩肘疾病中的应用,让更多患者通过微创切口摆脱病痛困扰,恢复良好的工作、生活、运动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