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胶囊大小、重量约2克、“续航时间”约8-12年,无导线、不开刀、手术用时较短,让超高龄老人安“心”——心脏重获稳定节律。
日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顺利为一名92岁超高龄老人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手术的成功开展,是该院在完成全国首例镜面右位心合并尿毒症患者同类手术后,再次打破高龄治疗壁垒。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也为更多同类型心脏疾病患者带来了“心”希望。
今年王奶奶已经92岁高龄,近1年来可没少遭罪,反复晕厥,还伴头晕、乏力等症状。在省中医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合并阵发性房颤伴长间歇,最长间歇达8.5秒,并入院治疗。“考虑到该患者高龄、消瘦,合并多种慢性病,且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传统起搏器手术风险较高。”在组织多学科会诊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王震与团队决定为老人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面对如此高龄的患者,技术的选择仅是其一,心灵的沟通同样重要。”王震表示,他没有使用复杂的医学术语,而是在查房时,握着老人的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告诉老人,这次用一个新办法,不开大刀,从腿上血管送一个“小胶囊”进去,把心跳管起来,这样就不会再突然头晕了。听到这个形象的比喻,原本紧张的王奶奶露出了安心的笑容。
术前,王震团队细致地考虑到老人消瘦的体型和术后的舒适度,反复评估植入位置,确保这枚“生命的胶囊”既能完美工作,又不会带来任何异物感。手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十分顺利,全程仅耗时30分钟。
术后12小时,王奶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次日也恢复了日常饮食,在术后第三天便能出院回家了。“您这回装上‘保险’了!”出院前,王震主与护士长武凯特意来到病房,笑着对老人,并仔细叮嘱家属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王奶奶的家人庞先生激动地表示:“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做这么先进的手术,恢复得这么快,医生护士都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太感谢了!”
“传统起搏器约火柴盒大小,埋在胸部皮下,与放置在血管的电极连接。无导线起搏器体积类似一粒药物胶囊、重量约2克,俗称‘胶囊起搏器’。该手术植入无需开刀,直接从下肢股静脉血管送入心脏,植入右心室,且兼容1.5T/3.0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王震表示,无导线起搏器可实现生理性心房与心室的同步起搏,大大降低了心衰的风险。对于高龄、体型瘦小、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方案。
记者了解到,此次手术的成功,是王震团队在完成全国首例镜面右位心合并尿毒症患者同类手术后,再次打破高龄治疗壁垒。“这枚仅重2克的‘小装置’,承载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医者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与关怀。”王震坚定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