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冲刺香港IPO的关键阶段,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生产商——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下称“禹王生物”)在递交的招股书中,自曝多项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员工社保公积金缴纳不足、票据融资安排不合规以及银行贷款资金“偏离”用途等问题。
这些披露也暴露出这家来自山东禹城的鱼油企业在财务与合规管理上的薄弱环节。
多年未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
禹王生物在招股书中承认,公司“尚未按照法律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据披露,2022年至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该公司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总缺额分别为260万元、400万元、360万元及240万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禹王生物共有员工354人,均位于中国内地。
禹王生物称,并未根据相关中国法律法规为部分雇员悉数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
该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庞大的劳动力、相对较高的流动性以及许多雇员不愿意足额缴纳供款”,并称,“雇员不愿全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原因是这需要雇员作出额外供款,而其倾向获取较高的实得工资。”
尽管禹王生物强调尚未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行政措施或处罚、以及雇员的重大投诉,但根据相关中国法律及法规,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该公司在风险提示中坦言,“我们可能须缴纳额外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以及被相关政府部门处以滞纳金及罚款,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禹王生物也未说明是否补缴社保及住房公积金。
禹王生物仅在招股书中承诺,若主管政府机关提出要求,公司“必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全面整改并为所有雇员足额缴存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涉不合规票据融资
除社保问题外,引人注意的还有禹王生物披露的票据融资违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禹王生物是于2025年4月2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一家获豁免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附属公司禹王制药等开展业务。禹王制药于1994年成立,为一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014年8月,禹王制药改制为内资企业。
招股书显示,禹王制药与山东两家商业银行订立若干不合规的票据融资安排,当中涉及发出银行承兑票据,其面值较实际相关交易的价值大。票据融资安排产生的大量现金已直接转让或其后垫付予该集团旗下其他公司,以为其业务营运提供资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两个年度,已发出的有关票据的总面值分别达到1.19亿元与1.04亿元。
禹王生物承认,“相关票据融资安排并无严格遵守相关中国法律及法规。”
招股书提到,由于票据融资安排仅由禹王制药与天然之宝或禹王生态之间进行的相关交易部分支持,因此票据融资安排不符合多项相关规定。
该公司称,自2023年9月起已停止全部该等票据融资安排,并已于2024年3月前悉数结清所有相关银行承兑票据。
但禹王生物坦言,该公司无法保证,有关监管机构或相关商业银行不会就向关联方提供的该等不合规票据融资安排向其施加追溯性处罚及或罚款或采取法律行动。
银行贷款资金“偏离”合同用途
此外,该公司还披露部分银行贷款存在资金用途“偏离”现象。
招股书显示,禹王制药与4家银行订立贷款协议,协议包含受托支付条款,根据该条款,上述银行贷款的贷款资金应由放贷银行直接支付给指定收款方,用于约定的贷款用途。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其获得一系列贷款,但未按相关贷款协议条款的指定用途使用。相关银行贷款的资金首先划转至指定收款方,再由指定收款方转回至禹王制药,最终用于该集团的营运资金。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2年、2023年,相关银行贷款的金额分别为1.11亿元、1.31亿元。
公司解释称,贷款资金“偏离”的主要原因在于提升贷款于该集团业务运营的使用率。禹王制药已自2023年11月起停止所有偏离,于2025年10月前,已全额清偿相关贷款的所有未偿还本金。
但禹王生物提到,无法保证相关监管机构或相关商业银行不会就先前的偏离对其进行追溯处罚及或罚款,或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尽管禹王生物称已采取相关整改措施,不过社保欠缴及融资违规等,仍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潜在风险点。
禹王生物的产品或许已走向国际化,但其内部治理的轨迹仍有待与合规标准接轨。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