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喷嚏像闹钟般准时,深夜的鼻塞让人辗转难眠,春日的花粉、秋日的尘螨、餐桌上的海鲜……这些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成了无数过敏患者的“健康杀手”。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过敏反应门诊主任刘得平表示,据统计,全球约30%-40%的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困扰,从过敏性鼻炎、哮喘到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这些疾病不仅侵蚀着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严重的急性发作,甚至危及生命。
刘得平表示,在与过敏的漫长博弈中,医学界从未停止探索。如今,随着生物制剂的突破与传统免疫疗法的升级,单克隆抗体(单抗)治疗与规范脱敏治疗正以“精准打击”和“根源调节”的双重力量,为过敏患者撕开黑暗的缺口,成为改写疾病进程的“终极武器”。
过敏的本质:
免疫系统的“误击行动”
刘得平介绍,要理解这两种治疗方式的革命性,首先需回到过敏的病理基础。过敏的核心,是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如花粉、尘螨蛋白、食物分子)的“过度防御”——当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标记为“危险”,激活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这些IgE如同“警报器”,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IgE结合,触发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发打喷嚏、皮疹、喘息等症状。
传统治疗多以“压制症状”为主:抗组胺药缓解鼻痒喷嚏,激素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抗白三烯药减轻哮喘……但这些手段如同“扬汤止沸”,无法阻断免疫系统的错误记忆。患者往往需要终身用药,且中重度过敏者仍可能面临急性发作风险。而单抗治疗与脱敏治疗,则分别从“精准阻断炎症通路”和“重塑免疫耐受”两个维度,直击过敏的底层逻辑。
单抗治疗:
生物靶向时代的“精准制导武器”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诞生,标志着过敏治疗进入“分子靶向”时代。刘得平介绍,这类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能像“导弹”一样精准识别并中和引发过敏的关键炎症因子或免疫细胞,从源头抑制异常免疫反应。
针对IgE的“拦截者”:奥马珠单抗
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过敏性疾病的人源化抗IgE单抗,奥马珠单抗直接与游离IgE结合,阻断其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结合,从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临床数据显示,对中重度过敏性哮喘患者,奥马珠单抗可使急性发作率降低70%,口服激素用量减少50%以上;对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60%-70%患者瘙痒和风团显著改善。更关键的是,它无需长期每日用药,每2-4周注射一次即可维持疗效,极大提升了患者依从性。
瞄准IL通路的“调节者”:
度普利尤单抗与美泊利珠单抗
对于合并2型炎症的过敏性疾病(如特应性皮炎、重度哮喘),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是核心驱动因子。度普利尤单抗通过阻断IL-4/IL-13受体,抑制Th2细胞活化,不仅能快速缓解特应性皮炎的剧烈瘙痒和皮损,还能改善合并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美泊利珠单抗则靶向IL-5,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殖,对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控制率高达80%。
单抗治疗的优势在于“精准”——仅针对异常的炎症环节,全身副作用小,尤其适合传统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患者。但作为生物制剂,其价格较高,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并在医生指导下监测感染等潜在风险。
脱敏治疗:
百年传承的“免疫重塑之道”
如果说单抗是“外源性武器”,脱敏治疗则是激发人体自身免疫调节能力的“内源性修复”。这种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疗法,通过小剂量、逐步递增的方式让患者接触过敏原提取物,诱导免疫系统从“敌对”转向“耐受”,最终实现“去敏”。
1. 两种路径:皮下与舌下的差异化选择
目前主流的脱敏治疗分为皮下注射(SCIT)和舌下含服(SLIT)。皮下注射需在医院进行,从极低浓度开始,每周递增剂量,达到维持量后每2-4周注射一次,疗程通常3-5年。其对尘螨、花粉(如桦树、草类)诱发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疗效明确,完成疗程后,约60%-80%患者症状显著减轻,部分人可长期甚至终身不再发病。
2. 终极价值:从“控制症状”到“改变疾病进程”
与药物不同,脱敏治疗的“终极目标”是诱导免疫耐受。通过持续接触过敏原,Th2型免疫反应逐渐被Th1/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取代,IgE水平下降,IgG(保护性抗体)升高。这意味着,即使停止治疗,部分患者的免疫系统已“学会”与过敏原和平共处,疾病复发的风险大幅降低。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病程的对因疗法。
规范诊疗:
让“终极武器”真正惠及患者
刘得平表示,无论是单抗还是脱敏治疗,其效果都依赖于精准诊断+个体化方案+全程管理的规范体系。
第一步:
明确“敌人”——精准过敏原检测
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等方法,锁定主要致敏原(如尘螨、花粉、猫毛等),是制定治疗策略的基础。例如,对尘螨过敏的患者,脱敏治疗是首选;合并哮喘或严重特应性皮炎者,可能需要联合单抗治疗。
第二步:
分层治疗——匹配最适合的方案
轻度过敏患者,规范使用抗组胺药或鼻用激素即可控制;中重度患者(如哮喘频繁急性发作、特应性皮炎影响睡眠),需尽早启动单抗或脱敏治疗。例如,奥马珠单抗对过敏性哮喘的起效时间仅需2-4周,而脱敏治疗需3-6个月才能显现效果,两者可根据病情需求序贯或联合使用。
第三步:
长期管理——从“治病”到“防病”
治疗并非终点。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疗效(如肺功能、IgE水平、症状评分)及安全性(单抗治疗需关注感染风险,脱敏治疗需警惕局部反应)。同时,生活方式干预(如避免过敏原暴露、保持环境清洁)与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同样重要。
过敏患者的新生,从“对因治疗”开始
刘得平表示,曾几何时,过敏患者的生活被“小心翼翼”填满:不敢吃海鲜、不敢养宠物、不敢去公园……但今天,单抗治疗与脱敏治疗的出现,正将“过敏”从“终身伴侣”变为“可控制的挑战”。前者以生物靶向之力快速控制重症,后者以免疫重塑之策实现长期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