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前,一名9岁的小男孩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被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检查发现有中度蛋白尿,约30mg/kg。按照诊疗规范,肾脏内科周蔚然主任建议做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并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但是经过反复沟通,孩子的父母考虑再三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周主任,但孩子还小,我们实在不忍心让他做穿刺,也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孩子本来就内向,用过激素后长胖了长不高了肯定就更自卑了,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确实,长期使用激素可能会让孩子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并影响生长发育。面对家长焦虑的眼神和迫切的恳求,肾脏内科医疗团队经过查阅文献、充分评估与讨论,决定尝试一种新方案。在与家长充分沟通后,医生为患儿制定了无激素的治疗方案:单独应用生物制剂,每周进行一次皮下注射。
为确保患儿的安全,医疗团队安排了密切的随访。每次复查时,患儿的尿蛋白水平均成倍下降。治疗一个月后,尿蛋白从700mg降至350.88mg;两个月后门诊复查显示,尿蛋白已完全转阴。目前该患儿已停用所有口服药物,尿蛋白持续保持阴性。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也就是IgA血管炎,这是个在小朋友中不算少见的病,尤其是秋冬季节是过敏性紫癜的高发季节。有大约50%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可出现肾脏受累,并且肾脏受累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表现,很多孩子是通过尿检诊断出来的。那么,医生们是怎么判断孩子得了这个病的呢?主要看两点:一是双腿上出现成片的、摸起来有点凸起的紫红色疹子;二是伴随以下至少一种情况:肚子突然疼得厉害,还可能呕血、便血;关节肿痛,活动受限;血尿、泡沫尿,小便检查发现问题(血尿或蛋白尿)。
过敏性紫癜的肾脏受累通常发生在生病的前半年内。不过大部分孩子的情况都比较轻微,部分不需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就可以缓解。但是,如果出现中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等,患儿需要完善肾脏穿刺检查,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过敏性紫癜如何治疗?
说到治疗,激素确实是传统的“主力军”,特别是在出现严重腹痛、关节肿痛或者肾脏受累时。但就像那对父母担心的,长期用激素确实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满月脸、水牛背、生长发育迟缓、白内障等。
好在现在有了新的选择——生物制剂。它就像个"精准制导导弹",能针对性地阻断疾病的进展,帮孩子稳定肾功能,还能减少甚至不用激素。就像开头提到的小患者,单用生物制剂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经历类似的治疗过程,可以联系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内科目前针对重型腹型过敏性紫癜、严重皮疹、紫癜性肾炎开展了生物制剂治疗、血液灌流等治疗措施,能够尽快控制症状,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肾脏疾病的治疗可能不会轻松,但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坚持定期复查,一定会看到希望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