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主:加油“一键搞定”,省心但不便宜
“我开油车十年了,加油从来不用挑时间。”在加油站工作的李师傅一边给一辆老款帕萨特加油,一边笑着说道,“早上加、晚上加,价格都一样。加满一箱油,跑个六七百公里,心里有数。”他坦言,虽然油价波动让人头疼,但加油流程简单直接,无需等待,更不用为“峰谷电价”算来算去。
“前阵子95号油涨到8块多,一箱油得五百多,心疼啊。”李师傅叹了口气,“但再贵,也比天天算充电费省心。我儿子买了电车,天天看APP比价,说晚上12点后充电便宜三毛,非得半夜爬起来充电,我都替他累。”
新能源车主:省钱是真,费心也是真
家住济南高新区的张先生是第一批“尝鲜”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他开的是一辆国产纯电SUV,年行驶里程超过两万公里。“算下来,一年电费不到三千,油费的话,怎么也得两万起步。”张先生算了一笔账,语气中难掩自豪。
但谈及充电体验,他却皱起了眉头:“便宜是便宜,可太折腾了。小区充电桩经常被燃油车占位,公共桩又贵。我下载了五个充电APP,每天睡前都要比价,看哪个站夜间电价最低。有一次为了省五块钱,绕了十公里去唐冶充电,结果排队等了四十分钟。”
他打开手机,展示了一张充电记录截图:凌晨1点15分,某充电站电价为0.68元/度;而同地点上午10点的价格则高达1.5元/度。“差价快一倍!你说,能不精打细算吗?”
充电站负责人:电价浮动是市场调节的必然
在济南南部一家大型充电站,负责人王女士告诉记者,充电价格的波动,源于电力“峰谷分时”政策和市场供需。“我们采用的是‘基础电价+服务费’模式。电网在高峰时段电价高,我们收得也高;深夜用电低谷,电价便宜,充电站也会相应下调。”
她指着一排正在充电的车辆说:“你看,晚上10点后车明显多起来,大家都来‘捡便宜’。但我们也得平衡运营成本——设备维护、场地租金、人工,哪样不要钱?如果全天低价,我们根本撑不住。”
王女士坦言,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均、标准不一、信息不透明”等问题。“有的车主抱怨贵,其实是因为他们没用对APP,或者没选对时段。我们也在推动‘智能推荐’功能,根据车主位置和行程,自动推荐最优惠的充电方案。”
是省心,还是省钱?答案在“平衡”之间
那么,新能源汽车到底省心还是省钱?从经济账看,新能源汽车无疑更胜一筹。以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燃油车油费约1.8万-2.5万元,而电动车电费仅需2000-4000元,节省高达万元。此外,电动车保养简单,无机油、三滤更换,年均保养费不足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但从使用体验看,燃油车在“即加即走、续航无忧”方面仍具优势。而新能源车主则需面对充电时间长、充电桩分布不均、电价波动等“新型焦虑”。
然而,这种“烦恼”正在被技术与政策逐步化解。越来越多的小区加装充电桩,国家推动“充电一张网”平台建设,智能导航可实时显示电价与空闲桩位,甚至部分车企推出“换电”模式,将充电时间压缩至几分钟。
或许,新能源汽车的“烦恼”,正是绿色转型必经的阵痛。它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也倒逼着基础设施的升级。省钱是现实,费心是过程,而省心,正在路上。未来,当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当电价更透明、服务更智能,新能源汽车才真正实现了既省钱,又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