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遇到或听闻这样令人揪心的场景:一个原本好好的人,突然毫无征兆地感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紧接着浑身乏力,随即意识丧失,重重地摔倒在地。幸运的是,短短几分钟后(多数情况下是几十秒到一两分钟),这个人又逐渐恢复了意识,只是对于刚刚发生的一切,脑海中一片空白,只剩下模糊的记忆。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主任岳文伟表示,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晕厥”,民间俗称“昏厥”或“晕倒”。它绝非简单的头晕不适,而是一次犹如“大脑断电”般的短暂且突如其来的状况。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常见的健康警报,
晕厥到底是什么?
岳文伟介绍,简单来讲,晕厥是由于大脑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发作极为迅速,往往在几秒钟内患者就会失去意识;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很快便能自行苏醒,一般不会超过几分钟;苏醒后,患者的意识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不过可能会感觉身体较为疲劳。
需要重点区分的是,晕厥与眩晕、昏迷、癫痫有着明显的不同。眩晕主要表现为感觉“天旋地转”,但患者的意识始终保持清醒;昏迷则是持续性的严重意识障碍,患者无法自行快速恢复;癫痫发作时通常伴有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恢复后常有长时间的疲惫和意识模糊,而晕厥的抽搐相对轻微且短暂。
身体“突然断电”,常见元凶有哪些?
岳文伟表示,晕厥本身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其背后的成因错综复杂,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反射性晕厥(最常见、通常最良性)
可以将其理解为神经系统出现的“过度保护”或“错误指令”。负责调控心率和血压的神经反射过度敏感,致使心跳突然减慢,血管扩张,血压急剧下降,最终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最为常见,多由情绪波动或直立位诱发,发作前常伴有自主神经激活的表现,如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等;情境性晕厥与一些特殊情境相关,例如排尿、排便、咳嗽、运动或吞咽时等;颈动脉窦晕厥(CSS),通过颈动脉窦按摩可予以确诊;不典型晕厥多数没有明确的触发因素,诊断主要依靠排除已知晕厥的病因(无器质性心脏病)。
心源性晕厥(最危险!)
这是由心脏问题直接引发的,是猝死的重要预警信号,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心律失常方面,当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如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会严重影响心脏的泵血效率;心脏结构性问题,像心肌病、严重瓣膜狭窄、急性心肌梗死等,也会导致心源性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
当人们从坐位或卧位突然起身站立时,血压无法及时进行调整,急剧下降,从而引发头晕或晕厥。常见原因包括脱水、出血、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迟缓等。
有人晕倒了,我该怎么办?
遇到有人晕厥时,岳文伟提醒,务必保持冷静,牢记以下“DO”和“DON’T”。
DO(该做的)
扶住患者,缓慢将其放平,防止因摔倒造成二次伤害;抬高患者双腿,可在脚部垫上衣物或枕头,使其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至大脑;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确保呼吸道通畅;仔细检查患者的呼吸,确认有无呼吸和脉搏;若患者意识未立即恢复,应将其置于稳定侧卧位,以防呕吐物堵塞气道;耐心等待患者苏醒,通常一两分钟内患者会自行醒来;患者清醒后,让其继续休息片刻,然后缓慢坐起,并适量喝点水。
DON’T(千万不要做)
不要试图扶起或摇晃患者,保持平卧状态至关重要;不要掐患者人中,现代医学已证实此法无效,且可能造成额外伤害;不要在患者意识不清时强行喂水喂药,这极易导致窒息;不要让一群人围观,应保证周围空气流通。
此外,一旦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患者超过2分钟仍未苏醒;苏醒后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短时间内反复晕厥发作;跌倒后有明显外伤(尤其是头部);已知有明确心脏病、脑卒中或癫痫病史者发生晕厥。
反复晕厥,该如何应对?
如果您或家人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岳文伟强调,最重要的是尽快前往医院看医生。医生会像侦探一样,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可能安排一系列检查来探寻病因。这些检查包括:化验血常规、电解质、血糖等;进行心电图检查,筛查心脏电路问题;开展直立倾斜试验,这是诊断反射性晕厥的“金标准”;佩戴动态心电图,持续监测24小时或更久,捕捉不易察觉的心律失常;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查看心脏结构是否存在异常;对于难以捕捉的偶发事件,可皮下植入一个微型记录仪——植入式循环记录仪,长期监测心电活动;还可能进行电生理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脑电图、眼动脉血流描记、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CT、MRI)以及其他心脏检查(运动试验、冠脉造影)等。
岳文伟总结,晕厥是身体发出的一个重要警报。虽然大部分反射性晕厥并不致命,但首要任务是排除致命性心源性晕厥的风险。请大家切勿忽视任何一次不明原因的“眼前一黑”,科学的评估和诊断是获得正确治疗、避免危险、重获安心的第一步。健康无小事,当身体发出信号时,请务必认真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