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户外玩耍后,如果皮肤出现条索状红斑、水疱并哭闹喊疼,家长需要警惕一个常见的“隐形威胁”——隐翅虫。
近日,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接诊了一些因接触隐翅虫导致皮炎的患儿。专家特别提醒广大家长,遇到隐翅虫落在孩子皮肤上,千万别拍打!下面为大家详细解析科学防护的全套要点。
专家提醒,隐翅虫皮炎并非由虫子“叮咬”所致,而是由于隐翅虫体液中的强酸性毒素接触皮肤引起的急性炎症。该病多发于夏秋季,隐翅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常在下雨后的夜晚飞入室内。
皮肤科主任史传奎提醒广大家长:“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拍打、碾压虫体是导致皮炎的罪魁祸首。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尤其要教育孩子正确应对。”
为帮助孩子们远离隐翅虫皮炎的困扰,史主任提出以下四点核心预防建议:
环境阻隔,打造“无虫”安全区
●安装纱窗纱门是首要措施。确保家中,尤其是儿童房的纱窗严密无破损。傍晚时分,应及时关闭门窗,减少隐翅虫因趋光而飞入室内的机会。
●管理室内光源。睡前可关闭卧室大灯,使用小夜灯。有条件的家庭可将走廊、阳台的灯光更换为隐翅虫不敏感的黄色光源(钠灯或LED黄光灯)。
●睡前仔细检查。家长应在孩子入睡前,仔细检查床铺、枕头、蚊帐内外,确保无虫体隐匿。
教育先行,教会孩子“正确一招”
●切勿拍打!这是最需要向孩子强调的一点。家长可以通过形象的故事告诉孩子:“小虫身上有‘坏水水’,打碎了会让皮肤疼。”
●学会“驱赶法”。教育孩子,如果发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吹一口气将它吹走,或用纸张、扇子等物品轻轻拨落。 只要虫体完整,就不会造成伤害。
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
●傍晚在公园、草地等地方玩耍时,尽量为孩子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可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驱蚊液,对隐翅虫也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使用时请选择合规产品,并遵循说明书上的年龄注意事项。
紧急处理,牢记“一洗二医”
●立即清洗:若不慎拍死隐翅虫,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以稀释毒素。
●及时就医:一旦皮肤出现线状、片状的红斑、水疱或脓疱,并伴有灼痛、瘙痒感,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切勿自行涂抹药膏,以免加重病情。
隐翅虫皮炎可防可控,无需过度恐慌。通过加强环境防护、普及科学知识,完全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构筑一道坚实的健康防护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