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进行雾化治疗,正逐渐成为家庭护理中的常见环节。雾化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道给药方式,若操作不规范可能影响治疗效果。以下是一些基本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供家长参考。
一、雾化治疗的原理
雾化治疗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1-5μm),通过呼吸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病变部位,起效较快。该方式可在家庭中进行,较为方便。
二、雾化器的选择
家庭一般可选择压缩式雾化器,性价比较高。如需经常外出或孩子易过敏,可考虑便携低噪的网状雾化器。低龄幼儿建议使用面罩,年龄较大且能配合的孩子可尝试口含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雾化操作步骤
操作前应关闭门窗,保持室内环境稳定,室温建议维持在18–24℃。家长需彻底清洗双手,并用酒精消毒液再次消毒,以减少细菌传播。孩子应在雾化前约半小时避免进食,以防呕吐,同时清洁面部,确保面罩与皮肤贴合良好。
操作时,需按说明书组装雾化器,药液量不应超过最大刻度。孩子宜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药物吸入。使用口含器时,应确保嘴唇包紧器具,防止药物逸散。如孩子哭闹严重,建议暂停操作,待其平静后继续,否则会影响药物吸收。
操作后,需帮助孩子洗脸、漱口(婴幼儿可喂少量水),并轻拍其背部(手掌呈杯状,自下而上轻拍),以协助排痰。雾化器使用后应拆卸清洗,用温水冲洗后晾干,并定期消毒(部分组件可能不适用于高温消毒,请参照说明书)。建议家长记录每次雾化的时间、药物剂量及孩子的反应,便于复诊时与医生沟通。
四、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选择雾化器需考虑孩子年龄及病情,不合适的设备可能影响药物到达部位,降低治疗效果。
雾化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咳嗽,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通常无需雾化。滥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或其它不良反应。
单次雾化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5–15分钟,超过可能使呼吸道过度湿润,反而不利于排痰。面罩等器具需及时清洁,残留药物或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滋生。请勿自行购买药物、调整剂量或混合用药,不正确用药可能导致心率加快、手抖或免疫力下降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