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脉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备案反馈意见,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员工持股平台设立情况及外汇登记程序履行情况等五大事项。据港交所7月2日披露,微脉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招商证券国际、德意志银行为其联席保荐人。
公开资料显示,微脉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为5172.4万元,专注于通过AI技术链接医院、医生与患者,重构医疗服务价值链。在2024年,微脉成为中国第三大全病程健康管理服务商。
三年累亏7.57亿元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报告期),微脉的收入从5.12亿元增长至6.53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
报告期内,微脉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066.2万元、3990.9万元和2981.3万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8%、6.4%和4.6%,研发开支、研发费用率均逐年下滑。
微脉通过大幅削减营销与研发费用来严控成本,2023年亏损短暂收窄,但2024年又因金融资产减值和所得税支出而再度扩大,亏损达1.93亿元。
2022年至2024年,微脉分别亏损4.14亿元、1.50亿元和1.9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7.57亿元。
市场份额仅占0.71%,在济南接入两家三甲医院
招股说明书显示,按照2024年收入统计,微脉的市场份额仅有0.71%。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凭借其强大的医药电商生态,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而平安好医生则依靠其独特的“医疗+保险”模式占据重要一席。这些巨头共同瓜分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留给其他独立平台的空间所剩无几。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微脉已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但其App在济南地区实际仅接入两家三甲医院提供挂号服务,分别为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最核心业务增速下滑
从业务来看,微脉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经纪及保险服务、病情与病例管理、药品及医疗产品销售。2024年,病情与病例管理收入达4.70亿元,占比72.02%;药品及医疗产品销售收入为1.26亿元,占比19.36%;经纪及保险收入为0.56亿元,占比8.62%。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营收支柱的全病程管理服务,2024年收入增速从2023年的10.46%降至7.49%;保险经纪业务的收入同比下滑37.48%;仅医疗健康产品销售业务保持28.4%增长。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实习生 益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