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情况。前三季度,山东省外贸进出口2.62万亿元,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可以说既稳住了“量”的基本盘,又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是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6.8%;在有进出口实绩的7.33万家外贸企业中,民营企业达到6.78万家,同比增加8.8%,占全省外贸企业总数的92.5%;前三季度已占山东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75.7%,较去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外贸“主力军”地位稳固。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山东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57603家,占全省的91.3%,进出口1.78万亿元,占全省的73.8%,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3.1个百分点;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民企已达6.23万家,进出口1.86万亿元,占全省的74.7%,同比增长4.5%。
分析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山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呈现出“数量逐年扩容、规模稳步攀升、占比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的核心趋势,韧性与活力贯穿始终。同时,出口产品结构的“含金量”“含新量”也在逐年突破:2023年,民企还以中间品出口占74.3%、自主品牌初步发力为特点;到了2024年,自主品牌出口增长10.3%,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突破40%;2025年进一步跃升,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8%,集成电路、船舶、纯电动乘用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增速显著,彻底打破“规模小、技术低”的传统印象。
山东民企外贸进出口取得如此成绩,源于政策、海关、企业等的“协同发力、长期赋能”。从政策层面看,山东连续三年在“立、破、放”上发力,确保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政策扶持上享受平等待遇,尤其是延续多年的“稳外贸政策接续落地”从“激活主体”到“壮大主体”,推动企业数量与活力逐年提升。
此外,由山东省商务厅组织开展的“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行动也持续深化,从聚焦传统市场巩固,到拓展东盟、中东欧市场,再到现在进一步突破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行动帮助民营企业对冲全球贸易波动,全球“朋友圈”也从200余个国家和地区扩展至240余个。
而海关的智慧监管与便利化服务,也助力进出口企业降本增效:从推进“远程属地查检”简化流程,到“批次检验”改革,再到“空侧直通”“机坪直提”“陆海联动”等模式的推出,持续降低民营企业物流与时间成本。还有“关企直通车”机制,从“政策上门”,到针对重点企业解决诉求,再到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同时,AEO企业培育逐年推进,帮助民营企业获得国际通关便利,全球竞争力逐年增强。
此外,民营企业自身的产业升级也在逐年突破,新赛道布局的精准度不断提升。从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到融入国际产业链,再到高端装备领域的“破局”,目前90%以上的集成电路、机床由民企出口,技术竞争力也从“跟跑”向“并跑”迈进。在赛道布局方面,从依托传统优势产品稳市场,到发力自主品牌,再到精准捕捉“宠物经济”、“体育经济”等新需求,市场适应能力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开拓”。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