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盘后,中持股份(603903.SH)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江环保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协议转让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转让价格不低于8.72元/股。
公开信息显示,长江环保集团持有6312.30万股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3%,是公司第一大股东。
10月13日,中持股份股价开盘不久便逆势涨停,报13.32元/股,较协议转让价折价34.5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截至10月13日),中持股份股价已翻倍,涨幅达107.15%。一边是第一大股东“骨折价”转让全部股份,一边是公司股价持续强势上涨,中持股份这一反常现象背后的原因,亟待深入剖析。
业绩首亏与应收账款难题凸显
中持股份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污水治理业务,2017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2024年,中持股份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公开财务资料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58亿元,同比降低33.83%;净利润亏损1.35亿元,同比降低176.98%。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实现营收4.11亿元,同比减少9.67%,实现净利润798.93万元,远低于2022年、2023年同期的6000万元左右,业绩复苏乏力。
中持股份在半年报中称,目前,环保行业整体已从增量市场进入到存量市场阶段,行业竞争加剧,环保企业面临客户支付困难的境况。
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中持股份长期保持着较高的应收账款。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13.10亿元,占流动资产的六成左右。2025年上半年,中持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1.62亿元,同比减少56.9%,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为回款减少,公司催收应收账款存在困难。
尽管中持股份强调,公司客户以各地政府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这类客户资金实力雄厚、还款信誉良好,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应收账款未能及时回收,已对公司资金周转、日常经营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大股东用脚投票
2020年12月29日,长江环保集团与中持股份原实控人许国栋及其控制的中持(北京)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持环保”)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长江环保集团以9.14元/股的价格从双方手中收购共计6272.70万股股份。上述交易完成后,长江环保集团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2021年4月23日,长江环保集团与中持股份签订《补充协议》,明确“双方将紧密合作,致力于至战略投资者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所认购的上市公司股份限售期届满之日前,实现合作项目投资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亿元的预期合作目标”。
与长江环保集团的合作并未给中持股份带来明显的业绩改善。经济导报记者粗略测算,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中持股份累计每股股利为0.57元,若叠加此次长江环保集团拟定的8.72元/股转让价,其整体收益与当初9.14元/股的受让成本基本持平,相当于“平本出售”所持全部股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持股份第二大股东中持环保及其一致行动人许国栋也在不断地减持。
公司7月29日公告,中持环保及其一致行动人许国栋计划自8月19日起至11月18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765.96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而在公布减持计划五个月前(即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2月13日),中持环保及其一致行动人许国栋就已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95.3万股,减持价格为6.76元至7.31元,共套现4294.8万元。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赵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