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全国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越来越多的济南市民实现了在家门口的公园绿地放松身心,山东也推出了省级园林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名单。
为进一步加强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建设,促进公园事业高质量发展,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成委员建议,“要在更多城市开放城市公园绿地,并优化城市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全面激发城市公园活力。”
“市民需求大量化与共享绿地供给有限性”是现阶段的一对矛盾体,李成委员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受到城市发展和现状条件的限制,现在城市公园共享绿地的面积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和发展需要,目前应立足山东实际,有规划、分时期,稳步推进城市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
李成委员发现,城市公园绿地的建植与养护成本高,“应强化科学研究,提升绿地建设与开放共享质量,以高质量、长效和低维护为路径,提高养护技术,加强智慧园林、大数据、AI等新技术应用研究,用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公园绿地的建、管、用。”
应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模式。李成委员认为,要结合绿地开放试点实际,规范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公众服务和融合发展等内容,提升绿地建设与开放共享质量,引导居民、游客科学合理地使用开放共享绿地。“共同管好、用好、维护好共享绿地,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提高公园绿地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还要深化融合发展,全面激发城市公园活力。“要通过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科学研究、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形式促进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和人文、休闲、健身、美学等社会效益。”李成委员提出,符合条件的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公园的建设运营实施特许经营,探索共享场景的叠加和新型运营模式,营造多元城市公园场景和业态,激发城市公园活力,打造新时代的“百姓园林”。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