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一系列重点工作部署,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货币政策的定调引发关注,也为市场带来更多期待。
中国人民银行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更好把握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从“稳健”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反映的不仅是货币政策的简单调整,而是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未来经济工作的谋划。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一直保持“稳健”状态。从“稳健”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如今,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被提上日程,显示出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的增强。
“适度宽松”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低利率水平和相对宽松的信贷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一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创新、消费等领域,促进消费和投资,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推动经济增长。
适度宽松将体现在流动性管理上,央行将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增加市场的资金供应,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基调转为“适度宽松”,这也是我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基调10多年后的首次调整。
去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从多个领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货币政策支持。在全球经济环境复杂的背景下,适度宽松能够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向好。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