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运河古街。 |
此次清查成功盘活路灯广告位运营权、大学路综合楼、五环体育馆、苗圃等各类国有资产共计6.85亿元,发挥了存量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效益,使得“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 ◆导报记者 谢卫振 通讯员 张珂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德州市德城区财政局通过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有效降低了政府和企业债务风险,提升了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实现了主体信用评级AA+的突破,树立了区县级平台重组整合的先进典型。
盘活存量资产 提质增效添活力 德城区财政局自今年年初起,对全区136家行政事业单位和49家区属国有企业展开全面资产清查,清查资产总额高达291.32亿元。建立了清晰完整的资产台账,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此次清查成功盘活路灯广告位运营权、大学路综合楼、五环体育馆、苗圃等各类国有资产共计6.85亿元,发挥了存量国有资产的价值和效益,使得“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 “资产盘活要遵循‘分级分类’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创新设计‘资产盘活优先级模型’,对各类资产从战略规划、业务协同、盘活效率、融资潜力和政策导向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筛选出需优先盘活的资产,重点关注存量规模和增长潜力较大的低效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盘活效率。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财务状况等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资源,结合各自特点和收益能力,采用不同的盘活方式个性化盘活。”德城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首先,德城区财政局将经营性资产划转至具有相关业务的区属国企进行经营盘活;对于需要保留一定社会公益性服务功能的部分资产,优先考虑合规性要求。其次,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从资产、业务、人员三个角度切入,通过股权划转或托管至业务相关度和协同性较高的区属国企进行盘活。最后,对拆迁安置后剩余的闲置棚改安置房屋改造出租,同时结合全区各镇街的回迁安置需求,进行异地安置,充分利用现有闲置资产。
加速重组整合 布局产业新赛道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为更好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核心功能,德城区财政局遵循“优架构、增效益、控风险、促协同”的指导思想,致力于实现全区国资国企“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设计了国企重组架构,并组建了工作专班有序推进德城区国有资产重组整合。经过努力,德州九达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12月10日成功获取AA+主体信用评级,实现了德城区AA+评级“零的突破”,区属国企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九达控股董事长吴昊南介绍,“《德城区国有资产资源布局优化方案》明确了各区属国企的功能定位和主责主业,减少同业竞争,助力产业新赛道的布局,实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期,德城区形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特色金融服务商、教育养老综合服务商、文旅开发综合服务商、医药健康产业服务商的“1+4”国资架构体系,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德城区“一盘棋”发展。中远期,德城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类国资公司资源整合,在区本级层面形成城市建设运营集团、大健康产业集团、特色金融集团国企架构,实现“城、产、融”协同发展。 为匹配重组规划布局并解决德城区企业多而散、管理难的问题,德城区财政局在股权优化过程中创新设计“加减乘除”四大重组工具:用好“加法”——新设,即匹配战略规划,逐步成立公司;用好“减法”——注销,即理清债权债务,清理空壳公司;用好“乘法”——划转,即整合同类业务,发挥规模效应;用好“除法”——精简,即配合架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最终将德城区内63家国有企业整合至41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德城区国有企业纷纷搭上整合盘活的“顺风车”,“轻装上阵”重塑竞争力。下一步,德城区财政局将继续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化专业化整合,为地方国企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