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公司
连续四天涨停,“增收不增利”的汇金通2024年能否破局?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4-1-5 15:35:53  

  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见习记者 李淑楠

  1月3日上午,汇金通(603577.SH)盘中涨停,报12.58元/股,连收4个涨停板;1月4日,汇金通盘中两度涨停,股价最高冲至13.84元/股,创出2022年8月以来的新高,但收盘跌幅超4%。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汇金通2023年12月29日以来,两度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财务数据则显示,汇金融近两年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半同比减少。

  6天最高涨了65%

  汇金通此波股价异动始于2023年12月27日,当天其股价最低为8.38元/股,当日收盘股价为8.59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02%。其后的4个交易日,汇金通股价均在上午出现涨停,并把涨停价维持到收盘。1月4日,汇金通低开1.43%,早盘一度下跌9.30%,但随后顽强反攻,盘中两次触及涨停价。以13.84元/股的最高价计算,汇金通2023年12月27日以来最高涨幅达到了65.16%。

  “连续大涨让汇金通积累了较大的交易风险,尤其是4日的换手率高达23.68%,再加上收盘大跌,投资者须谨慎对待。”济南某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冯悦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汇金通在1月2日晚的交易风险提示公告中也表示,公司静态市盈率及滚动市盈率均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水平,且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62.20%,其余外部流通股持股比例相对较小,可能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汇金通成立于2004年,主要业务包括输电线路铁塔、紧固件、通讯塔、光伏支架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项目总承包、检验检测服务等业务,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如电力、通讯、新能源、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1月2日,汇金通新增“核电”概念。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入选理由是汇金通与中电建全资A级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特高压输电、光伏、风电等相关领域,在市场开拓、资本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公司开展的项目有山东烟台海阳核电500kv送出至大泽线路工程等。

  “增收不增利”现象持续

  据介绍,汇金通是国内能够生产最高电压等级1000kV输电线路铁塔的企业之一,并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的制定。汇金通深耕输电线路铁塔制造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战略实施,公司全国化战略布局逐步落地,形成了青岛、重庆、泰州、南宁“四大基地”,2025年规划产能达到80万吨,综合实力位居同行业前列。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起,汇金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98亿元、36.09亿元、1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98%、12.31%、4.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24.33万元、4018.34万元、2526.14万元,同比分别下降37.49%、43.60%、27.81%。

  2023年第三季度,汇金通“增收不增利”仍在延续,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同比上升4.95%;归母净利润717.68万元,同比下降19.48%。汇金通称,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所消耗的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小于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汇金通证券部5日在回复经济导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前几年上游原材料钢材价格有一个剧烈上涨的过程,影响了公司业绩。这两年是由于电力铁塔行业竞争激烈,处于一个行业出清期,上下游的压力使毛利率阶段性承压,已处于10年来的最低水平。

  “具体到公司,这几年业务规模扩张比较快,先后收购了两家铁塔厂。扩张没有走资本市场,是用现金进行的收购,对公司自身的财务费用造成了压力。”汇金通证券部说。

  实际上,汇金通2023年仍频中大标。比如,2023年4月28日,汇金通发布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为国家电网相关项目中标候选人,预中标金额约为4.75亿元;2023年6月2日,汇金通及下属子公司为国家电网相关项目中标候选人,预中标金额约为2.02亿元;2023年7月17日,汇金通及下属子公司为南方电网相关项目中标候选人,预中标金额约为6.67亿元;2023年7月24日,汇金通及下属子公司为国家电网相关项目中标候选人,预中标金额约为2.78亿元。

  展望后市,汇金通证券部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随着行业、公司竞争格局逐渐明朗,话语权逐渐提升以及公司增速趋缓,产能逐渐释放以后,公司资本开支也在降低,固定成本持续摊薄,财务费用也会减少。“公司在低谷期做的产能储备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也会展现出来,逐渐形成正面循环,公司的盈利水平也肯定会逐渐修复。”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