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9月27日,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省农村供水条例》(下称《条例》)已经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7章51条,包括总则、规划与建设、水源与水质、供水与用水、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的制定和颁布,是继《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实施后,山东出台的第一部有关农村供水方面的重要地方性法规。
坚持农村供水的公益属性
《条例》始终坚持农村供水的公益属性,主要从五个方面作了规定:明确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可以依法采用划拨国有土地或者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等方式保障项目用地;规定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当地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并按照确定的用途使用;规定农村供水实行政府定价,明确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价低于供水成本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贴;规定农村供水用电价格和水资源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保障制度,保障农村供水工程正常运行。
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对于大力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全面支撑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条例》在总则明确规定农村供水应当“实行规模化发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规定“规模化供水工程管网覆盖区域能够满足用水需求的,不得擅自新建公共供水自备水源工程取水”,已经建成的,“逐步纳入规模化供水工程管网实行统一供水”。
加强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管理
《条例》设专章加强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管理。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农村供水水源普查和环境状况调查,科学确定供水水源,加强水源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水源的稳定性;加强农村供水应急水源、备用水源建设,要求规模化供水工程应当规划建设应急水源或者备用水源;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采取措施防止水体污染,确保农村供水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要求县级以上政府应当组织生态环境、水行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供水工程及其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和污染风险进行调查评估,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水质监测,要求县级以上政府组织生态环境、水行政、卫生健康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农村供水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用户水龙头出水定期进行水质监测、评估。当前,山东正在扎实推进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条例》的出台实施,为全面促进全省农村供水水质提升提供了法律保障。
规范供水与用水行为
在规范好供水与用水行为方面,《条例》明确,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县级统管、公司运营的农村供水运行和管护机制;要求供水单位建立健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同时明确了供水单位应当遵守的规定;对供水单位饮用水取水口和供水水质检测工作作出规范;要求供水单位保证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转,保持不间断供水,同时对确需临时停止供水应当采取的措施作了规定;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或者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转供水,不得破坏或者擅自改装、迁移、拆除公共供水设施。
|
编辑:史飞雪 |
|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