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不是出于热爱,就不会有坚持,就不可能达到忘我的工匠精神境界。这句话正是对王洪霞老师最好的写照。
王洪霞是土生土长的滨城区秦皇台乡人,参加工作27年来,始终情系乡村儿童,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把满腔热血和青春年华献给了家乡教育事业。
从农村“走出来”的王洪霞深知知识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1996年7月毕业之后,王洪霞不假思索地返乡,踏上了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工作和学生成了她生命里重要的部分。
王洪霞最了解农村家庭的现状——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父母的陪伴,而这也是孩子们成长中最重要的。
为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王洪霞既当父母又当老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在教育教学中,她打破常规的教育方法,用“假如我是孩子”的情感去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假如是我的孩子”的身份互换来担当责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如同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孩子们的笑容、学业上的进步,是王洪霞最幸福的时刻,内心更是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小亮(化名)是王洪霞班上的一名特殊的学生:父母离异,各自重组家庭,小亮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家庭教育引导和关爱,小亮性格孤僻,且成绩也不好。王洪霞在了解到情况后,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入手,细心引导教育孩子,鼓励他参加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关爱与温暖;经常带孩子去家里吃饭,感受家的温暖;学习进步了,给他一块巧克力作为奖励……慢慢地,小亮脸上露出了不曾有过的笑容,性格变得开朗了,成绩也稳步提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洪霞深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师德,更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作为教研组长,王洪霞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同事们一起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认真研讨每一个教学细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是外功,科研是内功,内功深厚外功才能扎实。王洪霞潜心钻研教材,及时反思总结,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今,在学校中,她的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许多学生更是因为她的课而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从生活起居到身心健康再到学习成长,作为班主任的王洪霞,无微不至地关注着孩子的每个方面,关心他们的点滴成长。
然而,对于王洪霞来说,除了学生和工作,其他都是“小事”。从教27年来,王洪霞更是“没有”生过一次病,请过一次假。
在家乡的沃土上,王洪霞倾注了自己对教育的全部热情。她是扎根乡村教育的“平凡人”、是学生的“暖心人”、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因工作表现突出,王洪霞更是多次荣获“优秀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教研组长”等市区级各类荣誉。
三尺讲台,一片丹心。正是这份热爱、这份责任,激励着王洪霞坚守在乡村教书育人,播种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等待花儿绽放。(张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