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工信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健全成果项目库和企业需求库,推动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到中小企业落地转化,促进中小企业产出更多高质量科技成果,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中小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既是创新成果的供给方,更是创新要素的需求方。提高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找不着”“谈不拢”“难落地”等困难;成果怎么找、需求与供给之间如何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势在必行。
“赋智”专项行动无疑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新来源问题。其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科技成果产生与汇聚、成果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环节部署措施,有帮助中小企业实现“有成果、转得好、持续转”。
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力,一方面,应分层次、分领域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强化产业需求对接,加大先进适用技术供给,调动行业部门、协会、园区等多方资源,深挖中小企业多样化技术需求。通过联合开发、中试熟化等手段,加快科研成果向实用化转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应构建行业、地方纵横结合的科技成果资源转化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协同,通过央地联动、大中小企业携手、公益性服务和增值性服务结合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培优扶强营造良好环境。
除此之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是释放大企业创新活力、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的有效渠道,应建立精准高效的对接机制。通过大企业精准“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攻关,攻克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力,实现创新需求由市场提出、创新主体由市场选择、创新成果由市场验证,切实推动解决产业技术难题,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和专业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