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4月27日,深交所上市委将审议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创科技”)的首发上市申请。该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保荐人为民生证券,拟募资5.5亿元,全部用于“安庆特创电子年产120万平方米精密印制线路板项目”。
成长背后是资金链紧张
特创科技主营业务是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单/双面板和多层板。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51亿元、10.6亿元、11.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97万元、6159万元和8615万元。公司表示,报告期内,收入和利润增长较快,主要系工控新能源、液晶显示和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增长迅速。
但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及净利润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公司的流动比例及速动比率指标却一直偏低,而且基本没有改善,这表明公司的资金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2022年底,公司的流动比率为0.86,而速动比率仅有0.66。报告期内,公司的负债总额呈现大幅上市趋势,分别为5.18亿元、7.97亿元、8.25亿元。公司表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公司机器设备、在建工程等投建规模较大,形成了包括应付工程及设备款、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流动负债,致使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速动资产,因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相对较低。
产能大增长遭遇需求小疲软
公司在风险提示中特别提醒投资者,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CB生产基地,占全球PCB产值的53.3%,PCB生产制造企业约1500家,市场竞争激烈,而公司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仅为0.37%,市场占有率较低。公司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及市场份额被挤占的风险。
此外,公司在应用相对高端的HDI板收入占比较小,在FPC板和IC载板领域尚无布局,公司在高端PCB产品的研发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
从整个行业来看,2022年受消费电子行业市场需求疲软及终端客户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全球PCB总产值达到817.40亿美元,较2021年增幅为1.0%,增速开始放缓,而国内PCB产值出现下降,降幅为1.4%。在此背景下,特创科技淮安特创线路板生产二期项目与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增产能面临较大的消化风险,若这两个项目均按期投产、达产,预计公司2026年度可实现PCB产能460.04万平方米,2022年至2026年期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23.77%,而2020年至2022年公司PCB年产能复合增长率为18.21%。
干部持股平台中两司机身份特殊
特创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远礼。公司员工持股平台中出现了两位司机的身影,引起了监管的关注。公司披露信息显示,除这两名司机外,其他44名通过平台持股人员均为公司中层以上干部。
资料显示,深交所曾在第一轮审核问询及第二轮审核问询中先后两次问及特创科技两位司机董才茂、邓少敏入股员工持股平台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代持或其他利益安排。
特创科技解释称,董才茂于2010年10月入职公司,为创始股东兼董事董恩佳司机,邓少敏则于2018年9月入职公司,为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远礼司机,二人分别负责董恩佳及张远礼的出行及安全,处理其交办的其他日常事务。
对于授予二人激励份额的原因,特创科技表示,董才茂是因入职公司的年限较长、工作职责及完成情况良好,邓少敏虽入职年限相对较短,但其受让员工持股平台财产份额意愿较强,为主动申请入股,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远礼综合考虑下认定其具备受让员工持股平台财产份额的资格。
第一大客户在专业代理商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三个年度,特创科技的第一大客户皆是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0至2022年度,公司对义隆电子的销售占比分别为14.03%、13.7%、10.34%,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其他客户。
但义隆电子的订单权好像并不在特创科技手中,而是代理公司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义隆电子表示,公司通过专业代理商导入的客户主要包括义隆电子、广宇科技、Lumens 及相关客户等。报告期内,公司代理销售收入金额分别为1.79亿元、2.93亿元、2.84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96%、29.59%、25.89%,通过代理商实现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
这也导致报告期内特创科技的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可比上市公司行业均值。2020、2021年,特创科技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23%、2.97%,而行业平均值分别为2.12%、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