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热点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周小川、易纲重磅发声
来源:中国证券报   加入时间:2023-3-29 14:13:13  

  在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破”与“立”的关系?如何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务实推进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如何加强亚洲国家在碳中和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为助力碳中和作出亚洲贡献?如何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促进碳市场建设?

  围绕上述问题,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等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上提出相关建议。

  周小川:金融业应该建设好、运用好碳市场

  “很多市场都是有金融特性的。比如,未来的碳市场和碳市场所涉及到的衍生品发展,以及相应监管,这是金融业非常擅长的领域。”周小川表示,金融业应该建设好、运用好碳市场,助力完成好与减排相关的相应工作。

  他表示,在多个目标下,理论上碳减排工具有最优选择,所以我们要寻找最优解。

  周小川认为,多数的政策目标是可以协调的,需要设计一个目标函数,每种目标各有权重以及其约束条件和价格,把每种政策目标的价格和权重调节好,就可以实现碳减排路径上多目标下的最优解。

  论坛期间,周小川还发表了题为《不确定世界中的亚洲力量》的署名文章。文章表示,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将为亚洲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随着中国疫情呈现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和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生产、消费和对外经贸活动回归常态,中国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易纲:商业银行已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贷款超6000亿元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的技术进行支持,二是对煤炭的清洁利用进行支持。

  易纲介绍,上述工具以低息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商业银行获得再贷款之后必须对碳减排项目进行支持,同时商业银行还有向外界公布这些信息的义务。“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重点在于要求商业银行对于碳足迹、支持项目利率、减排量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披露,并接受社会第三方监督,让全社会提高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紧迫性的认识。”他说。

  易纲表示,这两项工具自2021年11月推出,在投入使用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已累计使用3000多亿元,商业银行运用这些再贷款发放了超过6000亿元的贷款。

  在风险防控方面,易纲介绍,再贷款虽然是低息,但仍是要收回的,风险仍由商业银行承担,因此这一激励是适中的。

  赵辰昕:加大绿色低碳政策供给

  赵辰昕指出,要不断拿出政策“组合拳”,让政策更加适用,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果。加大绿色低碳政策供给。健全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启动全国碳市场,以制度革新来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我们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研发与商业应用有机衔接,提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大政府主导的科研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承担国家绿色低碳重大科技项目,助力企业培育产业增长点和发展动能。”赵辰昕说。

  赵辰昕透露,国家发改委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他表示,要立足我国能源的资源禀赋,统筹把握好“破”与“立”的节奏和力度,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宣昌能:发展转型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昌能表示,发展转型金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能源结构偏碳、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城镇化仍推进,既要发展绿色产业,还要推进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转型金融可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必要。

  在丰富完善转型金融工具方面,宣昌能介绍,目前已经推出了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未来要继续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管理工具。还要加大对转型压力比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人群的支持力度,确保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