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等工作,保障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需求,要求抓实抓细重点民生工作,确保群众过好春节。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物价保持平稳,粮食、能源稳定供应能力提升,为稳经济、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重要民生商品等保供稳价,确保春节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
一要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做好市场调配,抓好其他重要民生商品供销对接。做好春耕备播准备,进一步抓实粮食生产、夯实稳物价基础。
二要千方百计提高医疗、防疫物资供给能力,支持重点企业满负荷生产。加强药品等物资调配,保障医疗机构、居家患者、养老院、农村地区等需求,为防疫提供保障。对纳入医保范围的看病和药品费用应报尽报。
三要进一步抓好能源保供。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支持能源企业节日安全正常生产,做好电力、天然气顶峰保供预案。
四要持续保障交通物流大动脉、微循环畅通,支持物流企业合理调配运力,关心关爱快递等人员,保障春节期间邮政快递稳定运行。
五要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依法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
避免春节期间药品供应紧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节前一般规律和当前经济社会运行的突出特征,本次会议部署保供稳价工作有四个要点:
一是做好春节期间常规性的“米袋子”“菜篮子”食品供应,平抑价格波动。这是历年都有的安排。今年抓好这方面工作的迫切性在于,它会有助于缓解疫情影响下一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配合其他各种临时救助措施,能够更好地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二是考虑疫情扰动因素,今年春节尤其要保障物流畅通。这是当前可能影响食品供应的潜在风险点。
三是今年特别强调保障医疗物资、药品的供应能力。这是着眼于一季度疫情还会处于高发期做出的安排,也意味着前段时间相关药品供应紧张现象不会在春节期间重演。
最后,是以持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等为重点,做好能源保供。背景是尽管当前煤价出现一定程度的同比下跌,近几个月PPI也处于通缩状态,但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绝对水平仍处高位,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较大。
“我们预计,伴随先进产能持续释放,煤炭等上游能源价格还有一定下调空间。这一方面会缓解疫情冲击下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也会成为2023年确保整体物价形势温和可控的一个积极因素。”王青表示。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是2023年的三项重点工作。春节临近之际,部分重要民生商品可能出现需求激增,因此需要提前部署,一方面要加强生产供给,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场调配,以此确保春节期间重点商品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从以往经验看,春节前后由于生产开工率下降,天气原因,以及需求消费需求回暖,市场供需波动导致部分商品价格走高;国内在春节等重要时点,合理加大居民生活必需消费保供稳价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稳定价格也是对中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的保障;同时,春节价格稳定有助于提升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内需恢复;另外,物价温和可控为宏观调控政策拓展空间。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在保供稳价措施方面,周茂华指出,一是要加强重点民生物资正常生产保障;二是要物流环节,保障物流交通体系等基础设施畅顺;三是要加强市场监督避免在重要继而部分商家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另外,需要对潜在极端天气等干扰因素做好预案。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和能源保供稳价各项工作,关键是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建立健全价格监测预测预警机制、价格稳定长效机制、防范价格异常波动调控机制、突发应急调控机制、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储备调节机制等制度体系。
“打好保障重要民生商品有效供给和价格总体平稳的持久战、接力战,必须重点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畅通重要民生商品产、供、储、加、销链条诸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储备调节作用和预期管理作用,加强统筹调配,保障粮油肉蛋奶果蔬以及防疫物资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供给和价格稳定,同时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和价格临时补贴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稳定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庞溟表示,在能源供应与安全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不打折扣地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在完善产、供、运、输、储诸体系的基础上,持续提升相关企业节日资源保障能力和能源供应安全。中长期看,应当煤电保电力安全、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
扎实细致做好重点民生工作
会议还指出,春节临近,要扎实细致做好重点民生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政府工程和国企项目欠薪的要立即整改,力争春节前全部清偿。清欠收回的企业账款要优先用于农民工工资发放。对一时难以解决的欠薪,地方政府要运用工资保证金、应急周转金等提供支持。统筹协调解决商贸等行业困难企业欠薪问题。要通过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强他们信心,力争春节后农民工就业、返岗稳中有升。
二是及时足额发放低保、救助、失业补助等资金,对因疫因灾困难群众予以临时救助,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三是一丝不苟抓好安全生产,压实责任,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值守,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极端天气等应急预案,确保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此次国常会重点提及了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国内此前对一些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也进行专项整治,并取得显著成效。再次重点提及,说明高度重视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周茂华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受内外多重因素超预期干扰,可能出现一些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此次国常会充分考虑了复杂环境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可能面临实际困难,要求政府工程、国企、地方政府等部门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并加大困难农民工的生活兜底保障等,稳定农民工节后返岗复工信心。
“更关键的是,要通过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强他们信心,力争春节后农民工就业、返岗稳中有升。”温彬表示,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总纲,对于农民工而言,只有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才能增强信心。 (来源:风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