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叫停或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理财市场怎么了?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2-8-15 17:09:40  
  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最近,银行理财产品备受关注。
  招银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纷纷对旗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农银理财、信银理财、盛京银行、浦发银行等也选择提前终止运作部分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在市场利率下行、净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论是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还是提前终止业绩不佳的理财产品,都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
  经济导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不少投资者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购买理财产品变得越来越谨慎。
  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8月3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8月9日起对“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7”(WFJZY007A)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由2.70%-4.00%(年化)调整至2.50%-3.80%(年化),即在原业绩基准基础上下调了20个基点。
  招银理财日前也发布公告称,拟于8月17日对招银理财招睿金鼎七个月定开1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下称“招睿金鼎七个月定开1号”)第4个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8%-4.5%。
  中原银行也对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根据该行近日发布的公告,自8月24日起将财富宝瑞盈一年定开33号理财产品(下称“财富宝瑞盈一年定开33号”)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至3%;自8月25日起将财富宝瑞盈半年定开7号理财产品(下称“财富宝瑞盈半年定开7号”)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至2.8%。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前,财富宝瑞盈一年定开33号、财富宝瑞盈半年定开7号首个运作周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4.1%、4%。
  “下调业绩基准的理财产品虽然我暂时不持有,不过最近内心确实一直在考虑,理财是不是风险变大了。”60岁的马杰是理财产品的“狂热粉丝”,在她的资产投资中有8成都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我对风险比较敏感,尽管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算高,但它比较值得信任。”
  招商银行一位李姓理财经理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市场流动性都较为低迷,有些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会有所调整,建议投资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赎回。“业绩比较基准是用年化收益率形式来表现,不是预期收益率,是凭借经验对理财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的承诺。”
  “虽然理财经理会强调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但我内心一直认为理财基本没有风险。”马杰坦言,在其购买的多款理财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都能达到官方发布的业绩比较基准。“目前,只有一款兴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基准,但也没赔钱。”马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部分理财产品叫停
  值得注意的是,信银理财、农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运作。
  “如果新发行的产品相对于过去发行的同系列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对投资者影响不大。”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如果存续期间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对投资者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理财产品因未达到预期投资收益提前终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权益。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信银理财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评估,该司决定于8月9日提前终止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5号理财产品(下称“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5号”),同时关闭8月9日的申购和赎回交易。
  对于提前终止原因,信银理财方面表示,是根据该产品说明书第十二条的相关约定,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管理人有权按照理财产品资金运作的实际情况,主动终止理财产品。
  “这是不是意味着理财产品也不安全了?”听闻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马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也可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利益,不会亏得更多。”
  “我也购买兴业银行的理财,有一款产品赔了1000多元。我也认可,兴业银行工作人员说了这个不保底。”已经退休的刘胜在朋友的推荐下也开始购买理财,对于理财不保底也比较接受,“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刘银平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通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产品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且预计未来也难以达到;二是产品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比如理财份额低于下限要求;三是个别银行未完成全部理财产品转型,新老产品交接运作可能会出现老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或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对投资者产生影响较小。未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会继续存在,从整体来看,理财市场上提前终止的产品占比较低,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心,遇到这种情况只需将资金赎回,继续购买其他产品即可。从机构角度看,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尽量避免设置过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还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防止金融资产遭遇信用恶化事件导致产品收益下跌。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