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8月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建设新时代海洋强省”相关情况。经济导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山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今年,还将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推动“链主”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共同发展。
5年来,山东现代海洋产业加速崛起。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9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5%,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到2025年,山东力争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初步建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省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18%、25%以上,绿色能源使用比重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91.6%,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山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聚焦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进行布局,着力形成以大项目、好项目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又新确定“国信2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13个引领性重大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218.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出台的《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响“山东海工”品牌。对此,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靖士宽表示,下一步,山东将深入实施“链长制”,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形成良好合力,着力提升青岛北海造船、中集来福士等“链主”企业引领力和竞争力,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链主”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共同发展。组织省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与钢铁企业建立应对钢铁价格波动的风险共担机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
编辑:史飞雪 |
|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