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建军 通讯员 吴云峰 张书义
日前,在滨州无棣海旺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3000亩池塘养殖的对虾提前迎来了丰收季,塘内的温度是这个养殖基地的“制胜法宝”。
无棣县毗邻渤海,有着大量海洋滩涂资源,为当地水产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鲁北地区海产品的重要产区。近年来,无棣县的对虾养殖,通过推动产业融合有了新变化。

“现在池塘里的含氧量是8.58,温度23.9摄氏度,比外塘温度高十度,有利于虾的生长,周期短,上市早收益快,现在池塘是3000亩地,一亩地在300斤左右,产量在90万斤,产值在1800万元。”滨州无棣海旺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生产总监吴振兴说。
适宜的养殖温度让这里的池塘对虾养殖堪比“工厂化”,而温度的秘诀就在于距离池塘不远的三座发电厂,广袤的池塘就位于发电厂冷却排水口的下游,源源不断流入池塘的冷却水,能够持续保证池塘合适的养殖温度,对虾养殖也把发电厂的热能“吃干榨净”。

“池塘里的水的温度,取决于发电厂的发电量,发电量越高,水的温度越高,水的温度越高利于虾的生长,周期短、上市快、见效快。”吴振兴介绍,“通过热电厂循环出来的水,这个水只参与冷却降温,而不参与生产,我们通过这个温度,利用它这个温度养殖,大大提高了它这个产量和效益。”
这样,不仅降低了环境带来的影响,还让虾的生长周期缩短,造就了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一般的外塘养殖,每亩投放虾苗2万尾,而这里每亩可以投放6万尾,是一般外塘养殖的3倍。产量的提高,大大满足了周边地区的市场供应,原生态的养殖模式,加上提前上市,吸引了不少合作伙伴。
据了解,当地的水产养殖现有热水塘、海洋牧场、工厂化等多种模式,今年当地对虾养殖面积为30万亩,本月底将迎来对虾集中收获,预计今年产出对虾5万吨,将于11月中旬全部收获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