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山东怎样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加入时间:2022-7-5 10:29:19  

  □ 黄少安

  山东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GDP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山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这是对山东工作的明确要求,也是殷切期望和嘱托。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首先要把握好山东经济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准确定位。

  国家经济的强大稳定器

  工业和农业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基础和经济体系的底盘。

  山东是实体经济大省。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上看,山东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总体实力在全国排名靠前,在化工原料、高端装备、家用电器制造等领域实力雄厚,芯片、通信基站、手机、计算机和大数据设备等新型制造业进步也很快;山东是农业大省,2020年山东农业GDP就超过了一万亿元,2021年达到11468亿元,这是巨大的贡献,是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器;山东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山东海洋经济总量达到1.5万亿元左右,全国第二,海洋基础科学和技术力量名列前茅。

  靠实体经济立省的山东,是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强大稳定器之一。山东的优势或强势产业都是实体经济领域,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关系14亿人的吃穿住行。山东的实体经济稳不稳、好不好,对全国而言举足轻重。持续扩大提升制造业、农业和海洋经济的规模和质量,推动山东实体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山东人民将更加殷实,国家经济将更加稳定。

  保持实体经济优势,实现传统和新型产业的“双轨升级”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偏重、偏实影响了山东经济的质量,因此主张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尤其主张大力发展金融业、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并认为这是“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第三产业没有错,但山东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是特点也是优势,是由山东的自然禀赋、长期的基础积累所决定的,是基本合理的。包括自然禀赋在内的生产要素结构决定产业结构,要素质量决定产业质量;产业结构只有合理与否,没有高低之说,产业升级取决于要素升级。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取决于生产性服务的需求规模和质量以及居民消费规模和质量。如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时,偏离这些规律和优势,对山东而言就是扬短避长,有可能导致金融等第三产业没能获得优势,反而容易削弱甚至失去实体经济优势。

  把握山东实体经济立省、国家经济稳定器的定位,当下和未来,山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是产业升级,即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业态、观念、管理和体制,改造提升工业、海洋产业和农业,在改造提升的过程中,发展新的更先进的产业。例如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既升级了传统产业,又发展出新兴的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产业。也可以有选择地发展一些新型战略性产业,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实现传统和新型产业的“双轨升级”。现在常提的所谓“数字化技术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改造”就是既包含了产业结构变化,也包含了既有产业的升级。

  第二是助推生产要素升级,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这里的关键是技术和人才,需要市场和政府双重机制“互补”发生作用。为了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所导致的问题,政府要把产业政策作用的重点从产业、企业和产品转移到生产要素。没有要素升级不可能有产业升级。例如,山东工业水平的现状,基本反映了相应技术和人才水平的现状。理论界讨论所谓的“产业政策是否有效”和“是否需要产业政策”,实际上是“伪问题”。总体考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政策作用点定位在生产要素的产业政策,成功率高,发挥作用大。而把产业政策作用重点定位在具体产业、企业、产品,通过税收、价格和产业基金等手段扶植支持或抑制的产业政策,也许所定的目标是好的,但成功率低、实现率低,甚至起负作用。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该支持的不一定得到支持,不该支持的反而获得多种补贴和优惠;而抑制的政策却很容易误伤无辜,实际上制造了不公平竞争。产业政策可以有、也需要有,但作用重点应该是生产要素,政府政策管源头,为所有市场主体改善要素结构条件,结果由市场去决定。

  第三是更加畅通实物产品和要素市场,争取领先数据要素市场。由于山东是实体经济大省,实物产品和要素必须依赖国内国际市场的畅通。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要更加注重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两个市场的畅通。山东在畅通两个市场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仍面临巨大挑战,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能源的供给、碳交易市场的畅通等都需要高度重视;山东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市场开放、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开放和共享也还有很大空间,促进内部的开放对于要素和产品优化配置极为重要,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方面;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对市场体系建设和畅通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机遇,山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走在前。

  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不可能完全平衡,一些地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火车头,即经济增长极。山东半岛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经济板块之一,就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各个方面看,是我国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从地理版图、经济版图和经济实力看,处于南北之间的山东半岛最有潜力成为比肩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极。如果实现这一目标,将大大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速和提质。

  山东怎样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山东地区内部要有区域意义上的发展重点,即山东内部的增长极。山东经济相对于全国许多省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总体而言各地区发展比较平衡,青岛和济南两个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不高。就目前情况看,济南和青岛,单位城市面积的GDP、人口容量、创新成果、财政收入等,在全国都不在先进行列。以单位面积的GDP为例,2021年,青岛每平方公里的GDP是1亿元人民币左右,排全国第14;而最高的深圳是10亿左右,差距较大。山东经济要想又大又强,需要有更强大的经济发动机和创新中心。

  当下的一个规律是:绝大多数的人口、高级人才和重要创新都聚集在超大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面向“十四五”,山东提出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聚焦“两心”,山东应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将济南和青岛打造成山东省内具有超大能量的经济增长极。济南有省会城市优势,青岛有海滨优势和国际形象优势。山东的城市群必须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才和人口,济青双核必须发展成为超大城市。发展济南、青岛不代表忽视其他地区的发展,有了增长极才有创新者、带动者和帮扶者。

  以青岛为核心的城市群、以济南为核心的城市群以及济青线上的淄博、潍坊等大中小城市是山东经济在空间区域意义上的重点。这是山东天然优势和历史造就的基础。济青线的距离短、交通方便、经济联系密切,两大增长极不断极化和扩散,两个城市圈的外围实际上会重叠,周围其他地区会被自然地带动起来。济南作为核心城市,往南和东南方向发展,不仅会提高济南作为大都市的品位、质量,大大提高对海内外优秀人才和高端产业的吸引力,还会更直接地带动鲁南地区、促进鲁南地区经济提速提质。

  培育强化增长极,要有发展超大城市的意识和思路,走集约化城市发展道路。所谓“超大”,重点不是城市占地面积超大,而是超大的资金、人才、信息等吸引和聚集能力,超大的产业企业集聚能力,超大的创新能力,超大的辐射、带动能力,超大的财政贡献力。

  培育增长极,济青双核之间必须统筹、合作发展。青岛和济南两个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相互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需要各自准确定位、扬长避短、适度错位、统筹合作、共同发展。为避免大的不协调或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的冲突,两个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完全有必要、也能够做到,在全省一盘棋、甚至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下,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论证的基础上,由省委省政府统一制定。

  培育强化增长极,要把城市建设、吸引人才和发展高端产业结合起来。作为大都市,在以市民为本、普遍宜居的前提下,还要有高端城区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资金、高级产业。济南市应该充分利用南北之间、气候温和、有山有水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要想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关键要留住创新型人才,济南青岛想要成为创新中心,首先必须要成为人才汇集中心。一座城市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人才,城市的品质品位和创业环境非常关键。要把济南和青岛打造成为五湖四海人才向往的创业和生活之所。

  培育强化增长极,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需要保持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确定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后,长期稳定和持续实施,不能大跨度改变或举棋不定。例如省会城市济南,既要考虑地理人文因素,又要考虑现代城市发展方向和人们的期望;既要考虑历史,又要考虑未来。济南将以什么样的城市风貌展现在全国和世界面前,要在论证清楚、确定下来后,持续稳定地实施。

  (作者系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经济研究院院长)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