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王雅洁 通讯员 常俊杰
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不可小觑。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日前,山东敲响国企集中挂牌第一锣。水发集团20家权属企业集中登陆“四板”市场。本土券商开启服务山东国企创新模式,中泰证券“一对一”服务省属国企,并提供全产业链资本市场服务。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联动,让山东省属国企扎实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资产证券化工作成为一大看点,走出一“链”接资本市场的“山东路径”。
以此次集中登陆“四板”为例,挂牌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下称“齐鲁股交”)的省属国企权属企业“成色”如何?对下一步发展有何打算?近日,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挂牌企业相关负责人及业内专家,一起倾听他们的改革心声。
水发能源2家企业挂牌“四板”
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
“与中泰证券和齐鲁股交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是水发集团推进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重大举措。”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钦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本次集团筛选了20家高新技术类、专精特新类权属企业到齐鲁股交挂牌和融资,着力提升公司资本运营能力。”
其中,青岛能安恒信科技有限公司(股权简称:能安恒信;股权代码:307056)、水发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股权简称:水发洁能;股权代码:307057)作为水发集团权属企业,在齐鲁股交敲钟挂牌。经济导报记者观察到,这两家企业均来自水发集团全资子公司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水发能源”)。

▲5月20日,水发洁能、能安恒信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据了解,水发洁能是水发能源全资子公司,业务主要以光伏、风电投资开发为主,并重发展储能、换电重卡等能源新兴产业。2017年成立至今,公司已自主开发光伏项目732MW,核准风电项目250MW,并购光伏项目300MW,拟投资分布式光伏项目1.5GW。经过多年发展,水发洁能已拥有专业成熟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团队和电站运维管理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水发洁能是水发能源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的标杆企业,较早在市场资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0年、2021年,水发洁能成功将4家权属新能源公司项目装入上市公司,实现了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到资本化滚动开发的新模式。
能安恒信是一家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备案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过了合同能源管理5A级认证。在节能领域深耕多年,能安恒信公司在自主知识产权获取及运用、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多次参与合同能源管理地方标准的制定,为众多大型公共建筑、工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旗下2家企业顺利挂牌,标志着水发能源建设领军型企业效果初现,清洁能源主业和高新技术贡献稳步提高。
提前诊断把脉
做好上市规划布局
迈向资产证券化、接轨资本市场,是推动产融结合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推动力,也是培养高精尖产业龙头的良好契机。对此,山东省属国企权属企业深有共鸣。
在他看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是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也是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水发洁能和能安恒信在平台挂牌,不仅能为企业增信,吸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加入,打造战略同盟实现发展共赢,而且能为公司在行业内创造品牌效应,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知名度,还能有效规范公司治理,为企业提前诊断把脉规避风险,为后续IPO上市做好规划布局。
中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峰透露,“子公司齐鲁股交早在2020年就与水发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助推区域资本市场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水发集团旗下权属企业提供股改和四板挂牌服务,提升了集团各级公司资本市场意识和融资能力。”
“一对一”服务省属国企,提供全产业链资本市场服务……本土券商已率先开启服务山东国企创新模式。
李峰表示,中泰证券将按照《强化省属国企服务工作方案》,为包括水发集团等省属企业提供“一对一”资本市场专业服务,并以与水发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新的起点,依托自身所拥有的投行、跨境、研究、资管、区域股权等金融资源,充分整合各方面优势,通过“1+N”综合金融服务模式,为水发集团提供全产业链资本市场服务,助力省属国企进一步做大做强。
另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齐鲁股交将根据各企业需求,采取量身定制方式,为其提供规范法人治理、股权登记托管、展示宣传、投融资、上市培育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快速成长。
坚持创新驱动
资本市场“角色”大有可为
政策催化、资本加持,业内专家认为,“高精尖”产业赛道值得国有企业聚焦并优先布局。
“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经济学博士丁兆庆日前在对水发集团挂牌权属企业进行培训时表示,“企业应专注于创新,专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新格局,聚焦新消费需求。”
面对经济导报记者,丁兆庆直言,中小企业不一定要做大。“小而专、专而精、精而强”之路,是中小企业的正确路径选择,也是促进产业整体升级的重要举措。这类企业应专注特定技术、专注自主品牌与品牌拓展,专注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坚持创新驱动,国企力量凸显。今年年初,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山东改革发展的关键是要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属国企落实山东省委“十大创新”部署要求,把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摆在首要位置,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自山东国资委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省属国企研发投入达到389.1亿元,同比增长52.1%;研发投入强度再创新高,达1.95%。今年第一季度,省属国企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达到72.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