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济导报记者 谢卫振 杨冀
5月1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暨德州人才新政4.0版”发布会,邀请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该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发布新时代人才工作安排部署和有关人才政策文件,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5月13日召开的德州市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代全市人才工作的战略布局。在总的目标上,坚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全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鲁的区域性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总的布局上,加快打造“1+3+N”人才发展战略格局,“1”,是一核引领,以天衢新区建设为契机,大胆创新灵活机制,积极融入全省人才集聚“雁阵格局”;“3”,是三线联动,东南线“齐河、禹城、临邑”加快融入黄河流域人才集聚高地,东北线“宁津、乐陵、庆云”和西南线“平原、武城、夏津”推动人才资源共享、平台载体共建、市场要素共通、智力成果共用;“N”,是做优N个“小高地”,打造人才集聚“微生态”。
在策略方法上,一是实施“倒虹吸”策略,开展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采取差异化“非对称”路径,打造承接周边大城市人才资源外溢辐射的最佳聚集地。二是畅通人才“双回路”、形成“循环流”,发挥区位交通及成本优势,上接重大战略、下接用人主体,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激活人才流动“一池春水”。三是推进“五链融合”,加快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有机衔接,形成城市集聚人才、人才成就城市的良性互动。
该市人才会议还提出了新时代推动人才集聚的“十策”。深刻把握人才竞争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规律,围绕打好人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组合拳”,从“政策”聚才、“产业”聚才、“平台”聚才、“飞地”聚才、“事业”聚才、“品牌”聚才、“柔性”聚才、“以才”聚才、“乡情”聚才、“环境”聚才等十个方面,推动人才工作理念、机制、方法、路径迭代升级,促进人才增量、总量、流量、质量全面跃升。
据介绍,聚才“十策”紧扣发展需要,突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从多层次、全方位提出了加快人才智力集聚的真招实招、硬招新招,既有全局视角的系统谋划,也有细致入里的具体方法;既有以往实践的提炼升级,也有改革成果的最新突破,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引领性目标、开创性思路、系统性指引、变革性抓手。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在此前5月13日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德州市委、市政府、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德州市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德州市“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其中不乏有到2024年全市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万套、“人才贷”额度由最高1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对德州籍大学生回德就业创业的,给予学生家庭3000元—1万元奖励等重点创新举措等。
据介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状况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市大幅提升人才工作投入,今年拿出2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人才事业发展、保障人才政策落实,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展现了德州爱才敬才、惠企利企的最大诚意。
|
编辑:luyi |
|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