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在提升枢纽城市地位这件事上,济南又有了新的“小目标”。
近日,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着力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综合交通主骨架,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和“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网,积极推动济南至济宁、莱芜至临沂等高铁工程,推动“四网融合”轨道交通网覆盖全部区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济南“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表述,其中一大看点就是“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米字型”高铁网的建设则成为重要抓手之一。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就在今年3月1日,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官方网站有这样一则信息——2月份,该局先后赴交通运输部和国铁集团汇报工作。在交通运输部规划院,济南市交通运输局重点汇报了济南市重点项目规划情况,详细了解了部里关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强国示范区和试点单位、综合客货运枢纽补助、交通投融资、土地要素保障等方面最近政策要求。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济南对于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视程度和“紧迫感”。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个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提出,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20个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
目前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个称号,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中相当高层级的认证。
列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青岛对此也非常重视。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显示,在去年4月,青岛“专门组队赴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深入了解国家赋予青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考量、功能定位和职责使命”。
青岛为何能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主轴7走廊8通道’的‘京津冀—长三角主轴’‘京哈走廊’‘京藏走廊’链接青岛,标志着青岛枢纽定位从全国枢纽向国际枢纽跨越提升。”2022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如是表述。
这里提到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6轴、7廊、8通道”具体是什么样的?我们看一下《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的示意图:

(图片来源:《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附图)
青岛已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那么,济南目前的定位是怎样的?济南仅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2021年11月印发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加快推进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提高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宁波、合肥、福州、南昌-九江、济南、长沙-株洲-湘潭、南宁、贵阳、拉萨、兰州、西宁、银川等枢纽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不过,济南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其已经“剑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从山东省层面的官方表述中也清晰可见——2021年7月印发的《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打造和培育青岛、济南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和培育烟台、潍坊、临沂、菏泽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济南“米字型”高铁网
济南正全力把自己推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位置。
从具体路径来看,体现交通枢纽地位的高铁,是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载体之一。
随着全国铁路网的更新升级,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米字型”高铁网的打造中。随着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的开通进入倒计时,郑州的“米字型”高铁网也将建成。
“米”字,意味着八个方向的高铁通达,更是交通枢纽优势的展现。在山东,济南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济南也已从多个方向发力布局“米字型”高铁网。

(图片来源: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发布的《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年)》解读)
梳理一下济南“米字型”高铁网可以看到,目前已建成的线路包括——南北向的京沪高铁、东向的济青高铁、西北向的石济客专;正在建设的线路有——西向的济郑高铁、东南向的济莱高铁;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是——东北向的济滨高铁;此外还有一条谋划中的线路——西南向的济南至济宁高铁。
2022年1月,济宁市发改革发布落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情况时提到,济南至济宁铁路已列为《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力争规划建设的项目。
济南至济宁高铁有着特别的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大大方便济南和济宁之间的交通往来;另一方面,它也是济南“米字型”高铁网成型的一个关键节点。
“积极推动济南至济宁、莱芜至临沂等高铁工程”,也在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
这其中,莱芜至临沂的高铁线路也备受关注。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到,“做好莱芜至临沂高铁规划研究前期工作。”
莱芜至临沂高铁,也就是济莱高铁延伸至临沂,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让济南到临沂更为快捷、方便。
尽管鲁南高铁已经开通,不过现在,从济南至临沂,依然只能先通过京沪高铁到曲阜,再通过鲁南高铁到达临沂。而莱芜至临沂的高铁线路,则将使得济南到临沂,不再需要绕行京沪高铁。
这条高铁线路进展如何?临沂市铁路民航中心去年11月发布的“2017年以来和2021年工作总结”透露,“2020年9月,省发改委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1-2025)》中明确:济莱临高铁莱临段自济南经钢城、新泰、蒙阴终至临沂北站。该条高铁的线型走向和接轨并站方案基本确定。目前,项目预可研工作已完成。”
临沂市铁路民航中心当时发布的“‘十四五’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中还提到,根据《临沂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方案,结合京沪高铁二线建设,积极开展济莱临连高铁规划设计工作,同步做好京沪高铁二线、济莱临连、徐枣临高铁接入预留工程。
事实上,莱芜至临沂高铁,不仅事关济南到临沂两市的交通通达,其两端还串联起山东的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从人口聚集度和经济发展来看,临沂在山东的分量很重。作为山东人口第一大市,也是面积最大的城市,临沂去年GDP首次跨过5000亿元的台阶,以5465.5亿元的GDP量级,由全省第7位跃升至第5位,列中国城市GDP百强榜第44位。
莱芜至临沂高铁,对于区域的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无疑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从区域经济角度看,高铁的串联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区域的发展。因此,高铁在各地的发展布局中,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铁岗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城市之间的交通对区域经济的形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区域经济内部,公路、铁路之间的链接;再就是区域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链接,这种链接就是通过高铁的形态。”
李铁岗对经济导报记者举例说,“京沪高铁的主要价值就是,把长三角与京津冀的经济圈拉起来,这两个圈就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再比如,现在正在修建的郑州到济南的这一段高铁,只要开通了,它立即会把京津冀和中原地区直接连起来。”
在高铁网络建设的加持下,济南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