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兖州区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图为华勤集团厂区。 |
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为兖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持续支撑 鲁南高铁开通运行,济宁新机场、济微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颜店新城、中欧国际产业园、国际陆港等持续推进,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双招双引、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亮点频闪,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兖州区正聚力开创新局面。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兖州区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全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育国家级重点人才,强力推进制造业强区建设。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国际焦化、经典重工、联诚精密、天意机械等一大批企业茁壮成长,益海嘉里、今麦郎、华科创智、凯米拉、京东、苏宁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形成了造纸包装、橡胶轮胎、食品化工、农机装备等主导产业体系,工业园区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12位,农机、食品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产业集群,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为兖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持续支撑。
对外开放“稳中有进” 兖州区利用自身地域优势,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2个,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771亿元,7家企业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获评全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区、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兖州找准自身区位优势,创新求变、打通堵点,积极探索全面开放新路径、新模式。兖州区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意识,按照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内引外联大产业、构筑互联互通大门户、搭建先行先试大平台的思路,在全省率先开通直达欧洲腹地的兖欧班列,建设兖州国际陆港、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全面拉开颜店新城发展大框架,打造中欧国际产业园,补齐短板,优化营商环境,以全方位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兖州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对标一流,精准靶向施策,对各类手续办理流程再改造、环节再精简、时限再压缩,让“跑一次”为上限、“不用跑”为常态,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提供最大便利。扎实开展“干部助企攀登”活动,真正帮助企业争取政策、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切实做到“有事办好、无事不扰”,让企业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在全市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1100多项服务事项集中办理,132项审批权限下放镇街,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进入“1天时代”,“四化服务”流程再造经验入选全省20个地方改革案例,营商环境评价成绩提升至全市第1名。
生态环境“水清岸美” 兖州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城市绿化建设,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着力扩展绿色版图,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PM10浓度分别改善44.2%、38.6%。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散乱污”企业73家。改造户厕3.1万户、清洁取暖5.5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50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泗河全流域开发,府河等6条河道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构建起“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画卷。 (张美荣 聂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