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古树逢春,总是令人欣喜。山东古树名木保护利用,也迎来了“活”起来的春天:4月7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省文旅厅厅长王磊表示,山东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之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围绕‘以创新求突破’,我们将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
“十大工程”之一,即是古树木保护利用工程。山东古树名木“家底”如何?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获悉,山东现有古树名木共247176株,其中古树247141株,名木35株。
一株“油根子” 香飘十里村
每年谷雨前后,一株千年流苏树,都会如期盛开,吸引十里八村的居民,前去拍照打卡。这株古树,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周家庵村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不过,今年春天,花开要晚一些,“等到五一之前,花开满冠,壮观又唯美。”居民王宝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相传,唐朝义静法师取经带回来的种子种到此处,之前,村民都称其是茶叶树、丁香树。


(济南市长清区周家庵村千年流苏树五一之前将迎来盛花期)
没有人比王宝玉更熟悉这棵树。这棵古树,就是在他家的院子里,如今这个院子,成了他的老宅。“老宅已闲置多年,这棵树却是记忆和寄托,每年花开时节,全家都会再来树下坐一坐。”王宝玉说。
这棵流苏树,就是列入保护的古树资源之一。树高10米,胸径68.5厘米,平均冠幅13米。当地人,更喜欢把这棵树,称为“油根子”,谐音“有根”,那是他们的美丽乡愁所在。花开时节,洁白的流苏花开满树冠,从远处望去,流苏树伞型的树冠如披白雪。纤长的花瓣,随风摇曳,成为当地一景。村民们也把流苏树当宝贝,一代代爱护至今。

站在树下,阵阵花香,清新怡人。一个村子,都沐浴着一棵树的花香,因此也得了“树覆一寸雪,香飘十里村”的美誉。


(济南市长清区周家庵村千年流苏树五一之前将迎来盛花期)
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古树名木“家底”显示,全省有6棵流苏古树,其余5棵,分别位于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安丘市辉渠镇、临沂市兰陵县下村乡、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这些流苏树树龄从500年到2700年不等。其中,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土泉村的那一棵,被誉为“山东之最”“齐鲁树王”。相传,这株系战国时期齐桓公亲手所栽,生于山岩石缝中,树下有流苏泉,终年不息。
有的古树散落于村落、农家,有的生于景区、公园。例如,济南趵突泉公园内,就有两棵古树,分别是树龄400年的千头柏、树龄600年的罗汉松。其中,千头柏位于万竹园内,树高7.5米,胸径43.4厘米,平均冠幅7米;罗汉松位于沧园内,树高3.2米,胸径19.3厘米,平均冠幅3.5米。位于济宁曲阜市的三孔景区,一棵树龄1900年的“先师手植桧”,更是为海内外游客熟知。这些古树,饱经风霜阅遍沧桑,本身就是活的文物,其承载的,还有道不尽的人文精神。
古树讲故事,保护与复壮进行时
前述新闻发布会上,王磊介绍,山东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目前确定重点项目及任务46个,体现出了四个特点:抓特色,出亮点;立长远,打基础;促改革,活起来;保安全,强队伍。据悉,在推进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古街区、古村落、古树木的保护利用方面,省文旅厅将会同住建部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名村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会同自然资源部门按照《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要求,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内的古树木的保护。
《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提出,加强城市古树名木登记造册,严格保护修复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对古树名木实行挂牌保护,及时抢救复壮。严格保护城市绿线,切实保护城市原有绿地,依法依规加强对原有大树、特色绿地的保护管理,在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禁止随意砍伐和移植行道树,避免大规模更换行道树树种,禁止擅自修剪、“大树杀头”,做到留得下“记忆”、记得住“乡愁”。
古树无言,花开无声。后人在“乘凉”观赏的同时,应加以保护,讲好新时代古树故事,赋予古树更丰富的内涵。眼下,“文物+旅游”,就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捷径。
采访获悉,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在各地推荐、全面考察论证基础上,形成了山东古树资源“数据库”,在对这些古树自然特性介绍中,还增加了历史典故,集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为让古树名木保护“活”起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去年8月,山东作为试点之一启动了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这让古树名木保护,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从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获悉,山东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试点项目去年已经启动,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结合古树名木区域分布情况,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筛选出18株抢救复壮候选样树,代表了山东省古树名木的不同类型。这批样树共包括11个树种,权属分为国有和集体两种,生长环境有山区和平原,生长场所包括景区、村庄和农田。在“一树一策、标本兼治、最小干预、科学谨慎、绿色环保、依法行事”等六大原则基础上,制定了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方案。
去年11月,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资源调查所先后前往济南市莱芜区和历城区,对古树复壮施工情况进行调研,推进古树复壮进行。
山东现有古树名木数量丰富、年代久远,尤其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古树承载的厚重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位居“中国最美古树”榜首的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泰山秦始皇赦封“五大夫松”、济南珍珠泉曾巩亲植“宋海棠”,等等,对这些古树名木的保护,其实就是保护种质资源,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目前,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中,收集保存着1万余份植物种质资源。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主任李文清介绍,2004年开始,该中心启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如今已经完成了资源普查,全省林木种质资源共计91科276属946种。“截至目前,省内77种珍稀濒危树种全部处于保护中。”下一步,还将部署建立健全林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注重引导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基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