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科新能源半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3亿元,现已形成年产3亿瓦时半固态锂电池生产能力。 |
高新区一手抓外地骨干龙头企业落地枣庄,一手培育本土锂电企业茁壮成长,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作为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枣庄高新区大力推动锂电产业从无到有、做大做强,实现了发展的高增长。在这个高增长的背后,是枣庄高新区招商引资念好“外引内培”经,为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近年来,高新区对外引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对内不断创新孵化、优化服务,鼓励本土企业增资扩产进而发展壮大,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码锂电池产业 外引项目“无中生有” 2021年以来,枣庄高新区突出锂电发展首位,以锂电产业上中下游头部企业为招商重点,深入实施“链长制”招商,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发展,新签约总投资200亿元的欣旺达30GWh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50亿元的吉利欣旺达年产80万套HEV动力电池等锂电优质项目17个、总投资477.4亿元;重点在谈吉利商用车、多氟多等锂电项目37个、意向投资额67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0个,总投资718.2亿元的85个重点项目强势推进,其中拜因诺、鹏耀智佳等16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全年规上锂电产业产值达13.3亿元,同比增长92.96%,锂电全产业链生态持续优化完善。 2022年,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枣庄锂电产业发展“1+3+3”的空间布局思路,以“枣庄零碳示范新区”打造为抓手,继续发挥锂电产业联盟服务企业、互通信息、协作共赢作用,实现锂电产业升级、市场拓展、技术迭代,全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全力打造北方“锂电之都”。 高新区在积极促成引进与国内多家锂电头部企业的项目合作,助力拉长锂电产业链条的同时,立足锂电产业,将向内培育、发展锂电产业作为工作的重心,发挥锂电产业集聚效应。 1月28日,高新区与山东天衢锂能电池有限公司就年产3GWh锂电池生产项目正式签约。这不仅是对高新区锂电产业链条的一个有力补充,同时也是对枣庄本土锂电企业培育的一个良好展现。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将盘活天衢集团闲置土地70亩,建设3条自动化锂电池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营收30亿元,年纳税1亿元以上,为枣庄抢占锂电产业制高点,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助力赋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广部在出席签约仪式时表示,高新区作为枣庄市锂电发展的“排头兵”,始终将打造锂电产业链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外地骨干龙头企业落地枣庄,一手培育本土锂电企业茁壮成长,中国北方“锂电之都”的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内培项目“有中生新” 位于高新区锂电产业园内的山东天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枣庄重点鼓励发展的“6+3”现代产业体系中新能源产业链条中的中游企业,投资1000余万元申请建设了市级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不仅优化完善了现有锂电池的工艺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档次,也为未来锂电池研发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个根本,对高新区来说,就是产业。高新区立足锂电产业,将培育、发展本土锂电产业作为工作的重心,发挥锂电产业集聚效应,找准产业链发展、扩张的重点和补缺方向,朝着集群化、高端化阔步前行。 近年来,枣庄市连续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培育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枣庄高新区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先后3次举办“锂光医智大”产业论坛,通过引人才、建团队、重研发,引导国有、地方基金注入企业,以打造龙头企业的方式,激发全区锂电产业发展的活力。同时,不断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将创新落在实处。 高新区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做大总量。围绕做大做强现有“存量”企业,建立重点头部企业“特别档案”,向内培育扶持精工电子、星驾科技等生态主导型企业扩规提档、做大做强,支持天润新能源与韩国亿恩科合作提高电解液产能至13万吨,鼓励精工电子新扩1.6GWh电芯产能、天瀚新能源新上3GWh方型高端锂电池项目,加快高性能超级电容器、遥米2GWh锂电PACK、天康2GWh锂电模组等项目落地建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方能绽放璀璨光彩。高新区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加快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了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将点状的产业,进一步拓展为链状的产业联动,进而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自身循环发展。完善的产业链和公共服务平台,将为企业发展提供舒心、放心的土壤,扎根高新区更有底气、投资高新区更有信心。 (靖亚如 高慧科 徐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