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东营市山东艾蒙特新材料公司年产42万吨高性能树脂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施工。 孙林勇 摄 |
东营把发展“链条经济”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着力点,全面落实“链长制”,同时将以更大力度强化科研创新 ◆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关晨歆 春节后上班第二天,东营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吹响实现“开门红”“全年红”的号角。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东营将突出项目带动,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论英雄,推动干部向项目集中、资源向项目集中、政策向项目集中,在全市上下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热潮。 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经济稳健开局 据了解,2022年,东营市已确定市重点项目313个,总投资4028亿元。 2月8日,在广饶县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年产4.8万吨绿色环保高端医卫用弹性非织造布项目车间,最后一条生产线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1.52亿元、利润4.8亿元。”公司总工程师张志毅介绍,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工艺配方,填补了国家在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弹性无纺布生产基地。 广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登武表示,将坚持实业为主、企业为尊、项目为王,强力推进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引领全县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突出技术改造,实施总投资31亿元的24个“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和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主导产业迭代升级、高效发展;实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持续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掘、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年内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以上、高成长型中小企业4家以上,在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培育上力争实现新突破。 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孟令栋告诉记者,公司坚定了聚焦高品质抗生素产业链、做大做强头孢类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为增加高品质抗生素产业链深度,公司投资3.6亿元新上培南类高端医药中间体项目,建成300吨/年4-AA及配套300吨/年4-BMA车间。”孟令栋说,公司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计划6月份试生产、8月份出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年贡献利税1.7亿元。 “发展要以项目为导向,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今年,我们将锚定总投资近460亿元的145个区级重点项目,大力倡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全链条全流程做好项目推进工作,加快产业强区建设步伐。”垦利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蓬建表示。 针对目前产业规划不细致,产业链条短、布局散等问题,东营把发展“链条经济”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着力点,进一步研究产业规划和产业链条,全面落实“链长制”。石化产业聚焦芳烃、烯烃两大产业链,支持企业加强与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合作,集中力量攻坚制约产业链向下延伸的关键项目;石油装备产业聚焦钻完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石油装备等产业链,加快构建“制造+服务+品牌”融合发展价值链;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功能陶瓷、稀土催化材料等产业链,努力实现不同基础材料产业链之间协作配套、耦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化药、中药保健品等产业链,加快形成规模优势、集群效应;文旅产业以“黄河入海”为主题,以高标准规划为引领,统筹吃住行、游购娱,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双招双引”持续释放 产业经济发展新活力 东营大块头的企业较多,前30强的工业企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是东营稳增长促转型的定盘星。今年,东营将继续强化培育支持措施,引导企业坚定信心上项目,加快做优做强做大,支持引导企业放眼全国全球整合资源,加强与高端科研院所、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争取突破更多关键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努力成长为链主企业、“领航型”企业;同时加快培育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真正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 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就要强化开发区、园区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功能,全力稳增长促转型。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常胜说。“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引才引智渠道,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产业链上核心技术的关键人才和海内外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端管理人才,力争在海外引才和国家级人才工程上有新突破。创新人才招引方式,按照‘人才+项目+资本’一体化模式,实现人才引进、项目孵化、科研团队建设同步推进的引才格局。” 利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牟心田表示,将高度聚焦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举措;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围绕利华益集团“链主”企业下游资源,依托产业平台园区,做好产业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在项目、人才、资金的招引上实现新突破;牵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强化要素保障,加强推进服务,抓好总投资187亿元的13个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引进落地新项目,努力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东营将全面实施“链长制”招商,充分利用商会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大数据招商等多种方式,用好网上招商会、线上洽谈对接签约等形式,增强招引实效。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300个以上。 科研创新激发 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春节前夕,在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兆源机电科技公司厂区,一辆装有二十余吨电磁线的货车正启程发往陕西。作为中国中车最大的电磁线供应商,兆源机电的电磁线产品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广泛应用于“复兴号”等动车组。开发区计划以合盛铜业、兆源机电等企业为核心,打造铜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今年,东营市将以更大力度强化科技研发创新,突出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抓好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充足“第一动力”。不仅如此,还将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东营市科技局副局长郭乃利表示,全市科技系统将围绕“优平台、强主体、聚人才、活机制”四轮驱动路径,深化科技领域改革攻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亮告诉记者,公司全体职工将围绕“全面创新谋发展、加压奋进走前列”的目标,把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以数字发展作为突破口,从完善产业链上下足功夫,加压快步推进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向着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的千亿元大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