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不久,兖矿鲁南化工3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图为公司高端生产线智慧控制中心。 |
滕州市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科等头部企业,启动“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立足产业现实基础,嵌入创新链抢占制高点 近年来,滕州市立足自身化工产业优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创新实施四“链”联动发展模式,全产业链集成改革气势强劲,高端化工千亿产业集群和国家级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成效凸显。目前,全市高端化工企业48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2021年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主导产业创新, 形成长远发展的强劲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滕州市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联合中科院14家化工研究所,成立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在滕州设立秘书处。依托联泓新科的产业基础、运管能力和技术转化优势,在滕州打造中科院化工新材料科技成果中试放大平台,加速推动中科院化工领域关键核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市已建成1家国家级、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2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培育创新主体。滕州市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科等头部企业,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启动“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创新要素加快向高端化工产业链集聚。滕州高端化工立足产业现实基础,嵌入创新链抢占制高点。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批116家;大力支持入库企业创新创业,每个企业最高给予2000万元“科创贷”资助。 推动数字转型。滕州市依托滕州大数据产业园,探索实施以“互联网+产业+中科院技术研发+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服务平台,将高端化工骨干企业的研发、销售、安全监管、产品检测纳入网络平台,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智能化评估诊断,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切实降本增效,强化竞争优势,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着眼“高端紧缺关键” 提升产业链重塑新优势 “建链”增添新动能。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依托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科等“链主”龙头企业,做强鲁化天九、瑞达化工、中峰化学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畅通产业链条,强化优势互补,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以新型煤气化为核心、以合成氨、甲醇为原料的“氨基”和“醇基”两大产业链,与基础产品相比,终端产品价值提升近20倍。 “强链”争取主动权。着力在锻长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深化与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支持“链主”聚焦主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加大科研投入,引导形成“龙头带动、全链创新、合力攻坚”的良好氛围。推动联泓新科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一体化、国科控股新材料滕州基地、兖矿鲁南化工3000吨/日新型粉煤气化炉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落实,增强发展主动权。 “延链”提高附加值。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延伸,在上游寻求利用滕州高硫高碳煤作为原料煤的突破,向上延伸生产高能浆,提高煤的利用率和价值。在下游纵深拉长煤气化—甲醇—烯烃—甲醛—醋酸—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学品产业链,提高上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目前,以鲁南化工为链主的“氨基”产业链和以鲁南化工、联泓新科为链主的“醇基”产业链,已具备年产焦炭130万吨、甲醇171万吨、合成氨20万吨、甲醛59万吨、醋酸100万吨、丁醇15万吨、聚甲醛8万吨、聚丁烯3万吨、聚丙烯20万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10万吨、环氧乙烷12万吨、表面活性剂12万吨的生产能力,企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产品链条环环相扣、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附加值不断提升的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以“补链”构建新格局。支持围绕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兼并重组、产能协作、技术合作,补齐短板和弱项,像投资3.2亿元的孟玄新材料项目,以园区内企业中峰化学公司副产品醋酸为原料生产醋酐,生产的醋酐通过公共管廊运输到中峰,用以生产醋酸纤维素,不仅使产业链趋于完整,而且更加稳定可靠。(王兆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