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里巴巴从签约到入驻滨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仅用了21天。图为黄河三角洲云计算大数据基地。 |
滨州黄河科技产业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即将成为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滨州科技产业新高地 8月23日至25日,滨州市举行高质量发展暨重大项目现场观摩会议。此次观摩活动涉及10个县市区的30个重点项目,各县市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项目拉动效应越来越强,集群生态效应越来越强,基建溢出效应越来越强。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科技含量高、能延链补链的优质项目落地见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2021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1328.25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市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近年来,滨州聚集了一系列发展必需的要素,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活力更加充足,激情更加澎湃,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双招双引”项目呈爆发式增长 当前,滨州以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打造新的“产业地标”,“双招双引”项目呈爆发式增长。全市以“双招双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获得了“含金量”最高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单项奖励,体现出滨州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背后,是滨州强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吸引力加速释放,是跨国企业和央企对滨州市场投出的一张又一张“信任票”。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新签约、立项项目144个,计划投资总额960.4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过10亿元项目33个。实际利用外资3.81亿美元,利用外资超去年全年外资总额。 国家建筑工业技术阳光房检测中心投入使用,解决了当前阳光房领域国家标准缺失、技术研发人才匮乏等难题;5万台铝制汽车轻量化车厢全面投产后将与重汽轻卡开展全面合作,在园区建设组装中心;300万只铝合金手模创新性的以铝合金为原材料,替代热导率低、易破碎、不可回收的传统陶瓷手模……总投资33亿元的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高端铝制品加工制造项目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走集中开发的规模经营之路,目前正在建设中。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滨州中高端铝制品占比60.3%,比上年提升10.2个百分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轻量化铝)通过省评审,入选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打破传统路径推动企业“三化”发展 近两年来,滨州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建设世界高端铝业基地11条、“双招双引”20条等具体政策,加快推动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 阿里巴巴是入驻滨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第一个电商企业,从签约到入驻仅用了21天,创造了“滨州速度”。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国20个客服县区中,滨州体验中心职场配置、配套服务等方面位列全国第一。” 记者随后在滨州黄河科技产业园了解到,该园区边建设边招商,已与深圳25家电子信息企业正式签约。入驻一期的10个企业进场的设备涵盖了生产电子元器件、主板贴片、显示屏、锂离子电池等一系列电子信息产品的设备,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推动了滨州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即将成为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未来智慧产业新航标、滨州科技产业新高地。 滨州黄河科技产业园大力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实施创新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围绕高端铝业、高端化工、家纺纺织、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培育更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创新生态。 为让园区承载好项目支持大产业,滨州市专门出台实施了《滨州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引领企业智能化、协同化、集群化发展。全市上下聚焦“83”工程,系统谋划以项目为支撑的管理推进模式、以创新为导向的要素供给体系、以成长为核心的企业扶持政策,力争在全面推进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的道路上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创造时代。 目前,汽车轻量化研发制造基地、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智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高端稀土特钢新材料保障基地、国家粮油创新发展示范基地、京博高端装备智造基地、滨州黄河科技产业园、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产业园、邹平医药产业园、中欧循环科技产业园、鲁北(滨州)风光氢储一体化基地等加快建设,新型产业园区与产业升级改造实现共振。 (李志武 李伟伟 李元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