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徐松丽 初磊
8月27日,山东省工商联发布了《2021年山东100强民营企业分析报告》,解码山东民营企业百强名单。《报告》显示,2020年度山东100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税后净利润三大经营指标均有所回升。入围企业户均营业收入为346.95亿元,同比增长8.13%,平均资产总额为250.99亿元,同比增长5.59%,平均税后净利润为13.80亿元,同比增长19.99%。同时,100强民营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的60.40%下降至2020年的56.60%。
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2020年山东100强民营企业遍及全省的15个市,其中东营、潍坊以100强民营企业16家的数量并列第一位,青岛市以13家企业入选仍位居第三。

以营收总额和资产总额计算,滨州、东营、潍坊、烟台、青岛位列前五名,其中,营收总额最多的为东营市(7091.01亿元),资产总额最多的为滨州市(4423.40亿元)。不同城市因100强民营企业数目、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导致营收总额和资产总额差距较为悬殊。东营100强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大体相当于后七位城市入围企业营业收入的总和,滨州100强民营企业资产总额多于后六位城市入围企业资产总额的总和。

《报告》显示,在2020年度全国百强县评选中,山东省的78个县及县级市中共有13个入选,在山东省县域中占比16.67%。从山东100强民营企业数量的县域分布来看,在山东省的78个县及县级市中,共计拥有54家山东100民营企业,入围企业数/县域数量占比为69.23%;在入选全国百强县的13个县域中,共计拥有20家山东100民营企业,入围企业数/县域数量占比为153.85%,全国百强县拥有的入围企业数量明显多于平均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从山东100强民营企业整体规模的县域分布来看,相较于非全国百强县的民营企业,百强县拥有的20家民营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均明显高于非百强县民营企业。可见,全国百强县高质量的民营经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不均衡,第二产业比重高
《报告》显示,山东100强民营企业产业结构不均衡,总体结构相对稳定。
第一产业入围企业数量为3家,较2019年(1家)增加2家;第二产业入围企业数量为83家,较2019年(85家)减少2家;第三产业入围企业数量为14家,与2019年持平。
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9年度数据)相比,山东100强民营企业第二产业依然是我省的优势产业,营业收入比重高出全国25.94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占比高出全国52.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入围企业数量、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低于全国500强18.80、26.87、52.60个百分点。

制造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各项财务指标的比重均占到100强民营企业的60%-90%。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9年度数据)相比,我省100强民营企业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制造业的企业数量、营业收入、税后净利润、资产总额、缴税总额占比分别高出全国11.40、21.80、33.97、44.50、34.37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的占比高出全国7.93个百分点,员工人数的占比高出全国20.14个百分点。

近六年来,山东100强民营企业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对稳定并逐步优化,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持续稳居第一名。建筑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零售业、批发业企业数量在波动中呈现增长趋势,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数量下降幅度较大。

各“十强产业”民营企业10强中,高端化工、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现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现代物流八大产业逐步成长壮大,涌现出25家100强民营企业,较去年(17家)增加了8家。其中,高端化工产业以9家企业入选仍居于第一位,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现代物流三个行业在2020年开始展露头角,均开始出现100强民营企业。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私募股权)等产业还缺少标杆性民营企业,需进一步加强培育。

入围门槛提高 整体规模开始回升
《报告》显示,2020年度山东100强民营企业营收入围门槛为117.59亿元,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14.17亿元,增长幅度约为13.70%。

100强民营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和平均资产总额自2017年至2019年期间连续下降,2020年开始出现回升势头。

2020年度,有3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过1000亿元,分别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有限公司,较2019年增长了1家。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营收总额仍稳居榜首(见表16)。1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较2019年增长2家;营业收入总额处于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的企业数量最多,为84家,较去年减少3家(见表15)。

资产总额方面,2020年度山东100强民营企业的户均资产总额为250.99亿元,较2019年增长13.29 亿元,增长幅度为5.59%。2020年度,连续入选企业的户均资产总额为341.18 亿元,连续6年呈增长态势,自2016年起,100强民营企业户均资产总额与其差距逐步拉大。

利润水平开始回升 盈利能力稳步回升
山东100强民营企业户均税后净利润自2016年至2019年持续下滑,2020年开始出现回升态势。2020年度户均税后净利润为13.80亿元,较上一年增加2.30亿元,增长幅度约为19.99%。2020年连续入选2015—2020年100强民营企业的35家企业的平均税后净利润为20.48 亿元,较上一年(16.99亿元)增加3.49 亿元,增长幅度约为20.55%(见图11)。整体上,35家企业户均拥有较高平均税后净利润,与每年100强民营企业的差距持续拉大。

从盈利情况来看,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自2016年至2019年逐年下降,在2020年开始稳步回升;净资产收益率自2018年以来保持平稳上升趋势。说明2020年度山东100强民营企业获取利润能力正在不断改善。

2020年山东100强民营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净利润和总资产周转率等经营效率指标均有所上升(如图16)。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 参与混改
《报告》显示,2020年山东100强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两新一重”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企业数量较2019年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各项战略的实施中均存在部分企业有参与意愿但还未参与,仍需要政府的进一步支持和引导。
其中,2020年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数量为33家,较2019年(31家)增加了2家。其中与国有企业共同设立新企业仍是参与混改的主要形式(24家);国有资本入股本企业(13家)和参股国有企业(8家)为另外的参与形式(见图25)。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向的企业数量高于实际参与的企业数量,说明一部分民营企业对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还持观望态度,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和支持。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山东100强民营企业专利数量出现大幅增加,到2020年再创新高,户均拥有专利317.64项。但国际专利数量自2019年度大幅下降后,2020年山东100强民营企业户均国际专利再度降至8.76项,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度,山东100强民营企业平均投入研发费用5.28亿元,较2019年(4.98亿元)增加了0.30亿元,增加了6.02%。2020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总额(研发强度)比重情况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六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投入资金不足成为困扰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需要多方位给予重视和支持。
山东100强民营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来源为自筹资金,外部资金支持较少。65家企业外部获取经费支持占企业研发费用的比例小于5%,因此企业应调整资金来源结构,吸引外部资金,使得内外部资金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