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3家 滕州智能制造“串珠成链”
 |
滕州市鑫迪家居智能制造产业园厂房内家居设备实行智能化生产。 |
注入科技和创新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像鑫迪、启迪亚都这样的滕州企业正推动“滕州制造”向“滕州智造”迈进 ◆记者 宋申超
近日,滕州市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这是继2019年荣膺之后,该市再次获此殊荣。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滕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锚定“五闯五攻五样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全市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274亿元,2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优选项目和补短板项目;招引过亿元项目139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1个;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真抓实干 加速培育发展新动能 位于高铁新区的鑫迪家居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园,完全打破了传统的人工劳作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先进的自动生产线和十几台“挥洒自如”的机器人。 山东鑫迪家居装饰有限公司总裁张志华介绍:“我们运用全自动化生产系统、三维控制扫描、5G+物联网技术及全过程机器控制,实现家居网上个性化定制、生产、物流配送闭环的全程智能化,可大大缩短交付时间、降低成本,产能提升150%。” 无独有偶,去年以来,启迪亚都(滕州)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智能化改造升级,按照国际最新标准建成国内小家电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80%以上,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化的转换。 注入科技和创新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多像鑫迪、启迪亚都这样的滕州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游刃有余。实现“大数据+工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滕州制造”向“滕州智造”迈进的关键环节。 制造企业的智能化变革,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近年来,滕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纵深推进“265”产业培育和“62131”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建立企业科技投入递增奖励机制,对获评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和入选墨子创新奖的单位及个人,在省市奖补基础上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配套支持。设立1000万元产学研联合基金,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项目孵化,对新获批的国家级、省级科研基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300万元的资金支持。聚焦产业人才支撑,优化提升“滕州英才”工程,对新入选的人才项目给予10万-50万元扶持奖励,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目前,已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3家,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引进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14人,有力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站高谋远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纷至沓来的新项目为滕州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突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精心绘制产业链图谱,“点对点”精准招商是该市探索出的经验之一。 位于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的鲁化3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是滕州市聚焦打造“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又一补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有力推动全市煤化工产业向新材料方向转变。目前,其下游产品企业——杭州聚合顺公司的聚酰胺6切片项目已落户园区。 项目兴则产业兴,项目强则经济强。今年以来,滕州市聚焦“6+3”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链长制”,设立9个产业专班,每个专班明确县级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选配6-8名“985”“211”院校毕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专职负责产业生态优化、企业培育和项目招引等工作。产业规模持续壮大,1-2月,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5亿元、42.3亿元,同比增长27%和26.3%;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3.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