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推广铺设智能取餐柜。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外卖公司只在部分城市试点铺设部分智能取餐柜,大多数城市尚未铺设。
受访人士表示,智能取餐柜属于特定场景和环境下才有需求的产品,存在市场而且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最大的就是如何盈利。
济南尚未铺设
7月26日中午,在济南市花园路某写字楼内上班的卢继超,接到外卖小哥的电话后匆匆下楼取餐,然后上楼吃饭。这是卢继超每个工作日中午都重复的“动作”。
“现在都是外卖小哥在楼下等,午餐高峰乘电梯的人特别多,得排队,他着急,我也着急。听说有些城市铺设了智能取餐柜,和快递柜差不多,挺方便的。”卢继超说。
然而,多位外卖小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南还没有这种取智能餐柜吧?”
正如外卖小哥所说,经济导报记者从多家配送公司获悉,省内只有青岛铺设了部分智能取餐柜,其他城市尚未铺设。
“我觉着铺设个智能取餐柜挺好的。”在济南一栋写字楼外,正在取餐的郭永伟向经济导报记者说,“我们这个楼不允许外卖小哥进入,有些外卖小哥为了赶时间,就把外卖放到楼外的某个地方,然后我们自己再取回。”

▲在某写字楼外的花坛边摆放了多个外卖 刘勇/摄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该写字楼前的花坛边就放了好几个外卖,短短5分钟内就有四五个外卖小哥将外卖放到此处,尔后不时有人从写字楼走出,到花坛前取走外卖。
同样,在位于济南市山大北路的山东大学门口,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外卖小哥将外卖摆放在栅栏墙上。
实际上,对智能取餐柜的铺设,外卖小哥也很“渴望”。
“希望济南也能推广铺设智能取餐柜,对我们来说,能省不少时间,而且到了冬天,外卖也不会凉。”外卖小哥刘小奎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对我们来说,主要是避免了丢餐等问题。”刘小奎说,“哪怕和快递柜一样,5毛钱放一次也行。”相比较因迟到、丢餐或被顾客投诉后罚钱等问题,一次几毛钱的成本他并不介意。“主要还是提升配送效率,每天大概能多配送10单左右。”刘小奎笑道,希望智能取餐柜可以快速在济南铺设。
如何盈利是大问题
智能取餐柜铺设为何这么慢?
业内人士丁道义认为,智能取餐柜属于特定场景和环境下才有需求的产品,存在市场,而且前景广阔。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智能取餐柜代表着未来信息化外卖配送发展的主流。在外卖体验、用户感受、商品种类、质量保证等方面更具优势,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机会。“但高成本压力下,未来如何盈利?这方面仍需不断探索。”丁道义说。
济南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金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早在去年下半年他们就看到了商机,准备进军智能取餐柜市场,“就是想和外卖公司合作,我们在写字楼等场景铺设取餐柜,让外卖员使用。”
然而,直到现在,金勇的想法也未实现。“不是说放弃了,只是暂时搁置,主要是盈利问题。”金勇说,“找不到赢利点在哪儿。”
金勇给经济导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组80格的智能取餐柜价格从5万到10万元不等,运行系统的价格在10万元左右,每组维护保养费用每年1000元左右。“我们按照每组8万元,投放50组计算,仅硬件的投入就是410万元,按照3年周期测算,一年相当于140万元左右,再加上维护保养费用,相当于一年145万元的投入。即使每组每天的使用率为200次,每次收费0.5元,一年按照300天计算,50组一年的收入为150万元。”
金勇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表面看一年的收入150万元比较高,但支出也很高。“进驻商场写字楼需要支付场地费,每个场地每年在3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人工和电费支出,肯定赔钱。如果将收费标准再降低到0.4元甚至更低,那么亏得会更多。”
据媒体报道,哎呦喂智能取餐柜在青岛某写字楼铺设了一组80个格子的智能取餐柜,每天中午能达到300单左右,收费标准为小格4毛、大格5毛。即使还有广告投入,但哎呦喂智能取餐柜青岛负责人表示,因为有场地费,目前仍没有利润。
在丁道义看来,智能取餐柜和快递柜一样,如何盈利是最大的问题,“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智能取餐柜从完全商业运营模式转变为公共服务设施,让政府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补贴。不过从完全商业运营模式转变到公共服务设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