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慧年 通讯员 刘兆阳 李钟芸
7月12日-13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代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的专家齐聚荣成,现场观摩了荣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王连街道信用实践展示大厅、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俚岛镇大庄许家村、夏庄镇甲夼马家村等地,围绕“三治结合筑基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是由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共同开展的。试点工作推进以来,各试点县(市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了乡村治理“试验田”的作用。
本次交流会上,全国16家县市区就自身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好做法进行了详尽介绍。清华大学、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三农领域专家教授对相关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了点评并给出意见建议。各发言单位及专家讨论热烈,观点碰撞,为各地乡村治理寻求新路径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指出,各试点县市进行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在乡村治理重点领域和环节中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为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借鉴。各级要结合此次会议交流成果,切实加强乡村治理经验的总结和宣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治理各项任务在基层落实落地。
荣成市就“信用建设+志愿服务”的乡村治理经验做了发言。
近年来,荣成市全面推行“信用建设+志愿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了“德治、法治、自治”融合互促的乡村治理格局,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通过抓信用建设制度化,让农村和谐有序。该市在山东省率先建成社会信用体系,为全市60万本地居民、14.3万外来人口、1.2万家企业、2.9万个个体工商户,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对邻里互助、好人好事等77项行为给予信用加分,对不文明、不道德等192项行为给予扣分。根据信用积分,配套了一系列奖惩措施。市级层面,对积分等级高的个人,给予免费游景区、免费乘公交、贷款免担保等170项信用激励。对农村层面,把村民福利调整为信用基金,依据信用积分“差额式”发放,每个村每季度至少举行1次基金发放和表彰仪式,目前该市778个村全部设立信用基金,总额超过2500万元。
通过抓志愿服务制度化,让农村充满活力。该市把志愿服务纳入个人信用赋分,由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发布活动项目,根据时长赋分。农村志愿者从不足5000人,迅速发展到16万多人,基本村村都有志愿队、户户都有志愿者,每月开展活动3000多场次,参与10万人次。
目前,荣成市已建成463家暖心食堂,覆盖60%的村居,发动3万多名志愿者,为1.2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饭。未来两年,每年还要新增100家左右,覆盖面超过80%。同时,荣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受到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彰,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在农村网格治理中,该市发动5.2万名优秀志愿者成为义务网格员,累计解决问题隐患50多万个,实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格”。

经过这几年的扎实推进,荣成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满意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越来越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去年被确定为全国10个、山东省唯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