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处获悉,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的通知》(发改办经贸﹝2020﹞938号)工作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经综合评审,发布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包括典型案例50个、入围案例60个。其中,山东5个案例入选典型案例,6个案例入选入围案例。


山东入选的典型案例涉及先进制造、多式联运、供应链服务、信息平台等多个领域,相关企业行业代表性突出,技术模式先进,服务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示范推广价值。
例如,山东港口青岛港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创新应用十项全球首创自动化码头技术,实现了“概念设计--核心技术--硬件装备--系统集成--工程应用”的全过程创新,成为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运营引领者,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其中,全球首创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旋锁技术及系统,实现了机器人自动拆装扭锁。全球首创氢动力轨道吊技术及系统,按照码头年300万标准箱吞吐量计算,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640吨。
为满足精益的供应链需求,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于去年6月启用大件物流首个智能无人仓,应用全景智能扫描站、关节机器人、龙门拣选机器人等多项定制智能设备,并采用5G、视觉识别、智能控制算法等前沿信息技术,具备24小时不间断作业、每日自动进出库大件商品超过2万件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仓储作业效率,为智慧物流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由于存储区不开灯作业,该仓储能耗降低30%,进一步推动了绿色物流的发展。
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滨粮集团、滨州骏马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集群,构建了“收储、加工、物流、销售、服务”绿色物流循环全产业链,实现了“粮头食尾”的融合业态,做到“种、养、加、销、服”一体化、可持续发展,为粮食加工和食品加工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两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了供应链运行效率,为核心制造业在供应链总成本上节省约20%-35%的成本费用,提升至少30%的运营效率。在协同方面,解决了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割据的问题,各环节管理及对接人员节省20%,协同效率提升了30%以上。
临沂钢铁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技术、网络货运平台为基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创新融合发展钢铁业与物流业这两大国民基础产业,同时实现了转型升级发展,打造融合发展新典范。预计3年内将有效整合万余台承运车辆,贡献税收3亿元。同时,对推动物流业整体转型升级、钢铁供应链聚能发展和规范行业税收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物流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以港航发展集团为引领的国有母公司,吸引上下游煤炭产业、制造业、大宗贸易、物流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入股,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合资公司,推动港航经济产业融合发展。济宁港航发展集团与河北钢铁物流公司、柏颐车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梁山钢铁物流加工制造基地项目,搭建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推动产业协同联动,跨界交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青岛云豹智运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跨境运输,实现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运力(车辆管理)智能化+运输智能化,是运输全流程的智能化。据悉,其iCheetah智慧运输平台的主要业务功能自系统上线的3个月内,上线车辆超过2000台,承接运输任务800多单。此外,其将东南非多国货源信息,尤其是众多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整合到平台,实现车货信息匹配,减少车辆返程空驶率,提高车队收入,使得车队愿意降低运费,从而降低中小型生产制造类企业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