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食品有临期,权益不过期
食品有临期,权益不过期
加入时间:2021-6-23 10:16:53  来源:广州日报

  临期食品火了。不仅线上线下热卖、众多媒体关注,连市场监管总局都委托食品安全专家制作《临期食品,可以买吗?》等短视频,对临期食品进行科普。有关调查也显示,有超过四成的消费者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临期”二字背后,蕴藏着一个价值上百亿元的新商机。

  不少人认为,临期食品能够“咸鱼翻生”,主要是因为便宜。于消费者而言,买临期食品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心仪的商品,极具性价比;于商家而言,降价出售临期食品,可以有效止损。

  其实,临期食品从藏头露尾低调清仓到光明正大打折销售,还伴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以前那种一味向环境“索取”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珍惜自然的馈赠,向浪费说“不”;开始更多地使用环境友好产品,如弃用塑料,改用玉米等天然原料制成的吸管;开始更多地尝试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如不再把购买临期食品看作丢脸之事,而将其视为减少浪费、保护环境的一种责任。

  今天,我们“围观”临期食品,当然不仅是要讨论其为何能火,更要好好思考两大问题。首先便是如何管理、规范的问题。于4月公布并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已明确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接下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执行到位。临期食品价格打折,但监管及食品安全绝不能打折。人们的新观念及新生活方式需要法治护航。

  另一个问题则是道“加减题”。所谓“减”,即除了在销售端发力,与临期食品相关的其他环节能否深入研究临期食品产生的原因,通过向科技借力、改善管理、优化流程等从源头上为临期食品减量;所谓“加”,即除了公开销售,是否还有更多的途径合理利用临期食品,除了为临期食品找到妥善归宿,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环境,与环境实现良好互动。这道“加减题”,大家都不妨做一做。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