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5月2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传出喜讯,截至2020年,中国北斗已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1万亿元以上。
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北斗系统的应用已经能覆盖从农业生产到无人驾驶等多个场景,更是智慧城市管理的好抓手。不过,基于成本等原因,一些用户对北斗的产品并不热衷。
酒香也怕巷子深,北斗如何加速产业化应用?有受访人士提到了补贴,认为真金白银的政策鼓励才启动了与北斗系统相关的市场;而山东也有大型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主动控股北斗应用企业,探索其产业化应用。
“无人”“智慧”都有北斗“心”
今年4月,新疆的棉花火出了圈:一辆辆大型无人农机在棉田中作业的场景,让国人见识到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力量。作为农机改造专家,山东北斗智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钢知道,这一壮观场景的背后,有北斗贡献的一份力:“在播种时,如果棉花种得不平直,到收割时就会严重漏收。而要想播种时保持平直,就需要无人化改造,并加装高精度导航系统校正。”

▲加装了高精度导航系统的无人化棉机
这几年,王钢带领公司在全国各地改造了不少大型农机。据他介绍,由于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别,足以校正播种机的运行方向。
同一时刻,在几千公里外的日照,山东港口日照港正在进行的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多达19个,而利用人工智能、北斗定位、5G网络实现与生产调度系统对接的无人集装箱卡车,早在2021年年初便已投入测试。
北斗系统设备应用商、山东天星北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助理何美玲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港口集装箱传统堆场情况复杂,卫星信号弱,车辆定位极易飘移,“兼容了北斗系统后,定位模块便可以综合几个导航系统的卫星信号,给后台一个准确的位置信息。有了准确的位置信息,才能够实现无人调度。”

▲何美玲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兼容GPS和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模块 杜杨/摄
“小到个人监控、中到工地管理、大到扶持政策的落实,这些应用场景北斗系统都能给出解决方案,可谓管理的好抓手。”何美玲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价格太高与需求不足
早些年,国内的大型农机均由农机手驾驶;如今,加装卫星定位模块后,通过卫星及通讯基站可以不断校准农机的位置,实现无人驾驶。
不过,王钢发现,上述改造成本不低:“最早,基于GPS的无人化改造需要六七万元。而这笔钱相当一部分是用来购买GPS的高精准定位服务的。高昂的价格让很多客户打了退堂鼓。”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很多工程机械(专业的称谓是“非道路移动机械”)都没有安装定位模块,“像是遇到2018、2019年的寿光水灾那种情况,政府部门肯定需要紧急征用工程机械。假如每一台工程机械都安装了模块,相关部门后台数据一调,周围工程机械的全部信息就会显示出来,必然大大加快救灾进度。”

▲客户正在了解天星北斗的高精定位产品 杜杨/摄
至于为何工程机械不愿安装定位模块,该人士表示,一方面是价格昂贵,北斗高精定位模块是传统产品价格的三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工程施工分包现象普遍,在管理上也是由承保方进行,施工方不会因管理意愿而产生强烈的市场需求。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斗系统作为后来者,从专利技术的积累到产业化应用都有一个过程,成本从高昂到亲民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阶段,市场对北斗系统的认知出现错位也在所难免。
“现在打开手机定位,不少应用都将卫星定位信号统称为‘GPS’信号,尽管这部手机可能早已兼容了北斗系统。”何美玲直言,北斗在产业化过程中,正在遭遇公众认知的不足,“作为企业,我们必然要将北斗系统落实在一个个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里。我们也希望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正确认知我们的北斗系统。”
给个支点就能启动市场
“现在,改造一台农机仅需要3万元左右,比较亲民的价格就吸引了不少顾客。改造的农机数量多了,智慧农业也就发展起来了。”王钢表示。
从每台六七万降到每台3万元,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王刚提到了两点:“首先是政策扶持,当年一些地方政府给出了每台5万元的改造补贴,直接启动了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各服务商也提升了技术、降低了价格。第二则是北斗系统的参与打破了GPS的垄断,高精准定位服务的服务费用大大降低,最终形成改造费用的降低。”
在农机以外的应用场景上,王钢认为,要想快速实现北斗的产业化应用,一定的扶持政策必不可少。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就提出,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

▲有了需求导向,天星北斗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在各个场景上,都有了具体的应用 杜杨/摄
在山东,一些大型企业也根据自身需求,推进北斗产业化应用。如,山东高速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天星北斗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35%。而有了需求做导向,天星北斗也与山东大学完成了“北斗GNSS/INS/DR敏捷精准测控微芯片系统技术与集成应用”等2项成果,在北斗高精度、格网地基增强系统、车道级服务以及在精准地图匹配面向智慧高速领域车路协同等场景上,也有了具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