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弋永杰 范振峰
五月的初夏,万物葳蕤,草长莺飞,适合放飞心情,也更容易引发怀念与追忆。
草木葱郁、花香鸟语的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总部,这片经历了100多年风霜、风格独特的德日建筑群,记录了帝国主义侵占掠夺淄博煤炭的历史,也见证了山东煤矿第一个党支部、淄博地区第一个党组织、山东省第二个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党支部——淄博支部的诞生历程。
近日,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总部机关近邻的淄川区洪山镇卫生院北边空地上,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了“中共淄博支部旧址”纪念碑,它静静地守候在这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风起云涌革命火种点燃的全程。

▲中国淄博支部旧址 王伟/摄
山东第一个工会组织诞生
经济导报记者走进淄博煤矿博物馆,如同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跌宕起伏的百年历史和优良传统,丰富而深厚,博大而珍贵。
淄博煤田开发始于唐末,发展于宋金,已有逾千年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竞相觊觎淄博丰富的矿产资源。1899年10月,德国垄断资本成立山东矿山公司(即德华矿务公司),并于1904年6月,采用近代开采设备在大荒地开凿第一口竖井,开办淄川煤矿,开始了对淄博煤矿的掠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又承袭了德国在淄博的特权,先后采取军事管制、经济渗透、中日合办等形式统治掠夺淄博矿区煤炭资源达30年之久。德日帝国主义的压迫激起了矿工的怒火和反抗,由此掀开了淄矿人一段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革命史。

▲日占时期淄川炭矿全景(资料图)
淄博矿区煤矿工人高度集中,而且由于矿井采用近代机器生产,与先进的经济形式联系密切,工人文化水平较高,更富于组织纪律性,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同时,矿区工人多来自附近的农村,有半矿半农的特征,矿工和农民有着血缘关系,农民很自然地成了他们可靠的同盟军。
“上世纪20年代初,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淄博矿区成为包括开滦、抚顺的全国三大矿区之一和全省最大的矿区,有矿工万余人。具有庞大产业工人队伍的淄博矿区自然受到山东党组织乃至中共中央的重点关注,同时也具备了建立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淄矿集团史志办公室退休干部赵海喜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出席了这次大会。1922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在济南成立,王尽美担任主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淄博煤矿工人进行革命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转折点。根据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一次劳大”会议精神,山东党组织以淄博为建党和发展工会运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派遣干部加强对淄博煤矿工运的领导,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1922年五六月份,山东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王用章、王尽美相继到淄博矿区组织发动矿工筹建工会组织,开始建党工作。他们在淄川矿区以机器工人为重点对象,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2年6月25日,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马家庄机器图算学校内,矿业工会发起会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250多人,除淄川炭矿电气、土木、机器、翻砂、唧筒、采炭等部和所属十里庄、南旺、大昆仑等矿井外,还有南定、西河等外地矿井的工人代表。会上选举成立矿业工会淄博部,机器工人陈锡五当选为主席。会上王尽美、王俊民等发表了生动深刻的讲话。至此,山东省第一个工会组织——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诞生。
长期在黑暗势力统治下,祖辈受压迫、受屈辱的矿工们,听到王尽美的讲话,都非常感动。一向被认为愚昧、落后的“煤黑子”们,心里豁然开朗了,发出了强大的心声:团结起来,谋自己的利益,争自己的人格。此后,觉醒了的淄博矿区工人的革命活动迅速展开,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
淄博第一个党组织成立
在淄矿集团博物馆,至今还保留着邓恩铭的家信复制品,虽然历经了近一个世纪,但经济导报记者仍能从中读出革命先驱的壮志满怀。

▲邓恩铭家信 王伟/摄
“1922年春季,邓恩铭来到淄博矿区,利用他叔父在淄川县当县长的机会,结交了一些人。淄博矿区坐落在淄川境内,他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秘密活动。把宪章照相馆作为秘密据点,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宣传,和矿工交朋友、谈心,了解掌握第一资料。”淄矿集团史志办孙兆福介绍说。

▲中共淄博矿区支部秘密活动点——洪山宪章照相馆(画照)(资料图)
之后不久,另一位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也来到了淄博矿区,在位于洪山镇马家庄机械图算学校院内聚集了来自淄川、南定、博山、西河一带的煤矿工人代表250多人。王尽美发表了演讲,向矿工们灌输先进思想。正是王尽美的宣传,唤起了矿工们争取自由解放的意识。
王尽美、邓恩铭通过前期一系列工作,为山东煤矿第一个党支部、淄博第一个支部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启发工人提高革命觉悟。
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的成立以及矿区工人的觉醒,引起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极度恐慌。1923年,淄川煤矿改为“中日合办”。中日资本家为攫取更大的利润,加紧了对矿工的压榨和剥削。矿工生活进一步贫困,民族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一些党的工作者,为了揭露中日资本家的剥削和侵略罪行,启发矿工的觉醒,便深入矿区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文章,先后发表在党的理论刊物上。
1924年5月10日至15日,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确定王用章为驻淄博特派员,领导开展淄博矿区工人运动和发展建立党组织的工作。王用章会后立即到博山沙子顶,领导淄博矿区工人运动,并加紧发展党员、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到当年6月底,淄川、博山、张店地区已有王用章、王复元、周宪章、赵豫章、王敬斋、于占麟、张风翔、史长森、郑子洲等9名共产党员,还有3名团员即将转为共产党员,已具备了建立党组织的条件。
在王尽美、邓恩铭地指导帮助下,1924年7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淄博支部正式成立,王用章任书记,直属中央领导。这是山东煤矿第一个党支部、淄博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也是山东省内建立的第二个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党支部。
“淄博矿区产业工人最集中,受三座大山压迫最厉害,工人半工半农,既是农民也是工人,受资本家和封建主义压迫,形成了特别能战斗、能斗争的精神。”孙兆福总结说。
中共淄博支部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给当时处在漫漫黑夜中的淄博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引导淄博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革命的征途上,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1928年,淄川炭矿工人罢工遗址——洪山镇马家庄南庙(资料图)
接续奋斗辉煌共百年
抗战期间,淄博矿区的地下党组织如雨后春笋,配合地方党组织积极开展斗争,成为敌后一把有力的尖刀。淄博矿区工人支队成立后,开展了针对日寇的多种形式的战斗,比如掀翻日本运输铁路、实施铁路大破袭。期间他们还自制弹药运往前线,出现金运送伤员,为抗战胜利贡献了矿区力量。
1945年8月25日,在矿区党组织的配合下,山东野战兵团的鲁中攻克鲁大公司淄川炭矿,淄博矿区获得解放。在解放战争时期,淄博煤矿工人响应党的号召和矿区农民兄弟组成矿区支前队伍奔赴前线。淄博矿区终于在1947年3月完全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淄博煤矿焕发出勃勃生机。当家做主的煤矿工人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于1953年正式成立淄博矿务局。
中国共产党带领淄博矿区积极恢复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参加抗震救灾,敢为人先开展企业改革,全面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取得了较大成绩。党组织成为企业御寒保暖、应对危机、改革转型、跨越发展的坚强后盾。
近年来,在煤炭去产能、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坚强领导下,淄矿人高擎“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实干为本、变革创新”精神旗帜,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创新思路、聚力变革、奋发作为,聚力答好发展的“时代之问”和“时代之卷”,共同唱响“辉煌共百年”的淄矿之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创新战略深入实施、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综合实力提档进位,内涵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多项均量指标位居煤炭行业前列,迈出了“四型淄矿”建设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