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互联网的“尽头”不该是“借贷”
互联网的“尽头”不该是“借贷”
加入时间:2021-5-6 10:10:17  来源:工人日报

点外卖时,想领一张外卖券,发现完成借款才可领取;打车结束计费后,APP却弹出授信贷款广告……有媒体报道称,近来,几乎打开手机上任意一个APP,都能看到借款的入口,当APP都想借钱给你,“原来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时下,这种“担心你没钱花”的APP不少,“排名前100的流量巨头,70%都开始了金融变现。”一些没有互联网金融牌照或不想组建金融团队的企业,也会选择与持牌机构合作,或者在结算页面等为其他借贷产品导流。一些引导性的操作不时出现,有的自动跳出借贷申请页面,让用户容易误操作;有的以发放优惠券的形式吸引用户点击,而一旦点击很可能等于“一键贷款”,且“几乎不给你后悔的机会”。有些人因此不知不觉间就背负了贷款,更有甚者成了“老赖”还不自知。

  我也有过“踩坑”的经历。一次购物后,页面跳出领取优惠券的入口,文字提示称可在以后购物中享受折扣优惠,我选择了同意领取。然而点击“同意”的一瞬间,跳出的提示是“即将办理贷款申请并开通相关功能”。再仔细研究一番才发现,所谓优惠券,领取的前提是办理平台贷款。

  时下,我国消费结构正从生存型消费向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品质型消费过渡,消费金融市场巨大。这促使不少互联网公司高度重视消费金融,加大投入。提供借贷服务、开通借贷业务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不能一再诱导借贷行为,让人们没有选择权。

  对个人而言,能否及时、足额还上贷款,决定着征信是否会背上不良记录。对整个社会和金融秩序而言,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央行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有些APP蚕食网贷“上半场”留下的市场、放水养鱼,如此操作让人想起一款名为“贪吃蛇大作战”的游戏。某种角度上说,一些APP无差别地诱导用户借贷,也是通过“贪吃”变强的过程。

  作为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一些APP正在失去应有的光泽和成色。这无疑会影响到人们的使用体验,以及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健康发展。日前,工信部通报了33款违规收集用户信息的APP,涵盖了不少知名平台。互联网企业应以更体面和阳光的方式谋求发展空间和竞争力,实在不该通过耍小聪明、搞小动作“算计”用户。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兼顾外部监管力度与企业内部发展理念的构建,如何兼顾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与保护用户隐私权、安宁权等权益,是有关方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面对APP都想“借钱”给用户的趋势,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拿出更多切实的举措和行动,而不能任其将问题做大,对个人、对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带来隐患。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