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曾经,层出不穷的“奇葩证明”让人民群众不胜其烦;如今,刷一次脸就可以办理诸多业务——山东的“无证明城市”正逐步变成现实。
日前,《数字山东2021行动方案》公布。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大数据局获悉,2021年要打造济南、青岛等“无证明城市”,“减证便民”进一步向“无证利民”过渡。通过开展公共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让数据多“跑路”,代替群众舟车劳顿的奔忙,从而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日照市公积金中心大厅看到,以往繁忙焦躁的“排队长龙”没了踪影,寥寥几个市民正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快速有序地完成业务办理。
“原来每天来办事大厅办理业务的群众能达二三百人,现在一天下来最多也就100多。”日照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杨智宏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这个变化缘于日照市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运用大数据思维,使“电子证明”及相关数据在各部门间、不同场景中自由使用和调取。以日照市公积金中心为例,该中心先后与人民银行、房管、税务、发改等10余个部门实现20多类政务数据的共享应用。原来办理公积金贷款审批后的抵押业务,需借款人到公积金中心、银行、房管部门、不动产登记部门等4个部门多次跑腿,到目前简化为只到公积金中心跑1次腿,不动产抵押从准备材料到办结的时长,由15-20个工作日提速到2个小时内。
日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杨蔚介绍,打造“无证明城市”是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的重要措施,当前全市“无证明办事”事项清单已经达到670项,涵盖了人社、医保、公积金、市场准入、社会事务、农水事务、工程建设等领域。
除日照外,自2019年起,济南市便把“无证明城市”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68项证明事项无需市民和企业跑腿,改由政府部门“一肩挑”。从2020年以来,包括济南、济宁、日照、枣庄、滨州、淄博在内的多个市,均已开始探索打造“无证明城市”。
据济南市大数据局总工程师王越介绍,去年以来,济南市级共网上、掌上开具市级证明19万余件,通过自助终端、接口调用办理证明约290万余件,为办事群众减少跑腿160万次左右,减少纸质证明材料400万份,从“群众跑”变为“数据跑”,提升了办理效率,减少了时间成本。
数据“跑腿”的效果如何?家住济南市阳光舜城的居民孙楷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自从在泉城办和爱山东移动端开设了“无证明城市”专区后,排队办业务的人减少了,办事的效率也提高了。

据山东省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今年围绕加快数字强省建设,开展公共数据创新应用突破行动,围绕便民服务、企业开办经营等推进“极简办”“一链办”,9月底前,实现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结婚证、驾驶证、不动产权证书等34类高频电子证照在全省的全面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