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互联网尽头是借贷”,不能只当笑话看
“互联网尽头是借贷”,不能只当笑话看
加入时间:2021-4-28 9:44:2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没钱租房子,可以用租金贷;没钱买手机,可以打白条;没钱做医美,可以分期付。曾经够不着的商品、服务变得唾手可得。如今,打开手机上很多App,无论是社交、外卖、打车,甚至办公软件、本地生活等,只需要输入身份证等信息,就可以低门槛地享受“提前消费”。

  有网友戏称:“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P2P网贷机构退出了历史舞台,互联网企业却热衷放贷。过去赔本赚吆喝获取流量,如今横跨金融赚起快钱。

  在我国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过渡时,互联网巨头盯上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对于自律能力相对较弱的年轻人而言,被诱导过度借贷,伤害性极强。

  记者曾对诱导过度借贷进行详细分析,一般经历以下阶段:首先,诱导分期,购物、教育、租房场景下诱导分期付款;紧接着,过度授信,进入门槛极低,年满18周岁、通过实名验证即可,额度则是花得多给得多;最后,导致消费者多头负债,金融产品则会麻痹消费者对自己真实偿债能力的了解,为补足资金缺口部分负债者选择以贷养贷。

  当前,不少年轻人正陷入“借贷一时爽”的泥潭,无法自拔。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也助长了他们的超前消费意识。

  中国已进入需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阶段,无论对家庭还是国家,过度负债式消费都会削弱其应对危机的能力。整顿借贷消费乱象,有待监管持续发力,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对于青年群体的客观消费需求,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金融机构在与平台合作的过程中要严格审核,尤其对变相分期付等业务,从前期准入到中期推广销售需要做出规范和提醒,监管部门应进行日常抽查,对未严格把关的金融机构加大处罚力度。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借贷;如确需贷款,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产品,不要轻易在不了解的网络平台申请贷款。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