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面对“孩子异常消费”,商家不应“来者都是客”
面对“孩子异常消费”,商家不应“来者都是客”
加入时间:2021-4-25 10:02:22  来源:红网

  近日,宁波市鄞州区邱隘的张先生意外发现,孩子居然花3999元独自去手机店买了一部新手机。他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张先生投诉到邱隘消保委。“我的孩子才刚满12周岁,还是个小学生呢,店家怎么可以随意把那么贵的东西卖给他呢?”张先生认为,儿子属于未成年人,无独立购买能力,商家不应出售手机给没有家长陪同的未成年人。(4月23日《宁波晚报》) 

  手机店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小朋友长得很高大,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快有1.7米的个头了,比我们的店员还高,我们还以为是个成年人呢。”该负责人称,店员没有意识到其为未成年人,在出售手机时未对其进行身份证信息核实,确实存在疏忽。

  经调解,商家同意退货,但因该手机已拆封使用,无法再按新品出售,需要收取1000元的折旧费,或者手机不退换,补偿给张先生400元。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张先生作为家长,同意购买该手机,商家补偿给张先生400元。

  到了这里,事情得以圆满结束。但是,就“孩子超常消费”现象,“孩子异常消费“现象,还需要我们多些探讨和论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眼下的孩子”与“往昔的孩子”确实有了不同。有的未成年人 “看着已经是大人”了。对于这种情况,商家当然也很难辨别。可是,话又说回来,并非所有的孩子都“看着已经是大人”,还有很多孩子“看着就是个孩子”。

  实际上,面对“孩子的超常消费”“孩子的异常消费”,很多商家是“乐享其成”,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引诱消费。商家的理由则是“开门做生意,来者都是客”。从商业良知角度说,“开门做生意”是真谛,但并不能都“来者都是客”。面对“孩子的异常消费”,商家需要坚守商业道德。

  现实生活里,“孩子的异常消费”引发的纠纷很多。去年有一则报道,某地一位10岁的孩子在一家超市一次购买了1000多元的玩具,家长找其理论,商家的说法是:“我们没有强迫购买,价格也是公道的,不能退货”。可是,一个孩子一次买了1000多元的玩具,而且没有家长陪同,商家岂能“来者不拒”?

  未成年购买香烟的,未成年人购买酒水的,未成年人在歌厅酒吧一夜消费几千元的,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关注的。我们要“管好孩子”,也需要“约束商家”,应该从制度层面给商家戴上“紧箍”。比如,在感到“看着像孩子也像大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要求提供身份证以便核实呢?总之,面对“孩子超常消费”,商家不应“来者都是客”。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